在庭院一角的那棵大皂荚树下,娜依娅先将一口小砂罐置于微弱的小火盆上,待茶罐烧热发烫时,她把茶菁倒入罐中,同时不断地抖荡,随着罐温的升高,其抖荡的速度愈来愈快,使茶叶烤成微黄而不枯焦,此时,便有茶香溢出。娜依娅不失时机地向罐中投入些许开水。顷刻,只听“扑哧”一声,罐中的茶叶便“竞相怒放”了。然后倒入杯中,再掺入开水,那茶叶在透明的杯中,便轻悠悠地飘浮着。娜依娅见笔者只看不尝,像醉了似的,便有些耐不住了:“哎呀,您尝呀!”笔者一惊,从陶醉中醒来,抬头默默地望着她,微笑着,慢慢地吸吮了一小口,自言自语着,“哇,好香好香的茶哪!”笔者为自己能在祖国的南疆品尝到亲手制作的边民茶而兴奋不已。
伴着茶香,娜依娅慢慢地向笔者介绍着哈尼族的历史。哈尼族绝大部分聚居在云南红河和澜沧江之间的山岳地带,其中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占绝大多数,思茅地区、玉溪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也有分布。哈尼族历史悠久,早期与彝族、纳西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唐到清代的1300余年中,“和泥”成为哈尼族先民最普遍的历史名称。哈尼族有“卡多(卡惰)”、“窝尼”、“碧约(毕约)”、“白宏”、“叶车(奕车)”、“糯比”、“布孔”等自称和他称20多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多数人的意愿,经国务院批准,以“哈尼”作为统一名称。
哈尼族的“土锅茶”,说来也十分有趣。在远古时,寨里的一位哈尼小伙,猎得了一头恶豹,高兴地请来寨民,在家中吃豹肉饮米酒。客人们兴高采烈地跳舞唱歌,当大家筋疲力尽、口干舌燥时,主人赶忙烧了一锅水,让客人们解渴。当水烧沸时,突然天气骤变,一股狂风吹过,屋外大小树木刮得东歪西摆,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有几片叶子掉入沸水之中,客人们喝了这茶,都觉得既解渴又香甜。嗣后,这一消息传遍村村寨寨。人们在烧水时,有意识在锅中放入几片树叶,味道颇香甜,久而久之,便成了云南的一种“土锅茶”,并逐渐被寨民们应用和推广,形成了哈尼族人民独特的“土锅茶”,并相沿至今。
如今,当外族贵宾走进哈尼族人家的时候,热情好客的哈尼族人,都会把他们当做远方的亲人,用这种“土锅茶”招待他们。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