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土质和气候适宜种茶,是我国之一。台湾先民很早就知道利用野生茶焙制茶叶。据《诸罗县志》(1717年)记载:“水沙连内山,茶甚伙,……”;《赤嵌笔谈》(1736年)载有“水沙连社茶在深山中,……每年通事与各番说明,入山焙制”;而《淡水厅志》中亦载有猫螺内山产茶,性极寒,番不敢饮。所谓猫螺内山乃今南投、埔里、水里地区的深山;而水沙连乃自埔里的五城往集集、水沙连一直到浊水溪上游蕃地的总称。然而,台湾近二百年来,茶树栽培及茶叶制造之发展,与上述野生茶并无关连,茶园所植之茶树更与野生茶无亲缘之关系。台湾目前供制造包种茶、乌龙茶等优良地方品种,是由先民由福建带来之闽茶品种,早期制茶技术亦由福建制茶师父来台传授,因此台湾产制包种茶、乌龙茶之技术乃源自福建。
台湾产制的“乌龙茶”,不仅品种繁多,且具有一种特殊的芳香,因而久负盛名,畅销全球。台湾茶自清代由福建引进,民间饮茶之俗亦与福建如出一辙。下面是一首流传于闽台两地的方言《饮茶歌》:“饮茶可健身,省钱又多利;葱茶治感冒,糖茶养肝脾;饭后茶消食,发酒茶解醉;午茶能提神,晚茶难入睡;空肚茶慌心,隔夜茶伤胃;过量茶人瘦,温淡茶爽意。”这首歌把饮茶的益处和应注意的事项都唱得一清二楚了。这首茶歌基本上是从福建地区搬过去的,只是明显有当地特色。
中国人的生活习性中,喝茶最为突出且普遍。和祖国大陆的茶俗一样,台湾民众尤其喜好饮茶。台湾人喜欢冲饮壶茶,并十分讲究茶具的精美和冲泡方法。在台湾历史上,还有过供养、秋圃、潘壶等几种质坚耐热、外观雅致的紫砂名壶。目前市面上还能买到的茶壶中,以红色陶制小壶为最佳,再有就是近几年来海峡两岸恢复经贸往来后,台湾茶商专门到大陆江苏宜兴定制的紫砂壶。冲茶的方法与闽南一带沏“功夫茶”相仿:壶内装上七、八成茶叶,用滚水先把茶壶、茶杯浇得滚烫滚烫的;然后再用刚开的滚水倒在放好茶叶的茶壶里,用茶壶里的第一道茶水再把茶杯浇洗一遍。这时一股清香从空茶杯里扑鼻而来。茶壶里再注入第二道滚水,水滚叶嫩,一泡即开。再倒入杯里,只见茶水金黄艳丽、香气清雅,十分诱人,小喝一口含于舌底,顿觉浓醇芳香,回味无穷!再有,泡茶要高冲至满溢,意为让乾坤在壶中酝酿;斟茶要低,先环后斟,这叫“关公巡城”;壶里茶水将尽时,就逐杯点滴,美其名曰:“韩信点兵”。如此饮茶,闽台民间叫“饮安乐茶”。
喝茶喝出文化来的还很多。茶在民间婚俗中历来是"纯洁、坚定、多子多福"的象征。明代许次纾在《茶流考本》中说:“茶不移本,植必生子”因“茶性最洁”,可示爱情“冰清玉洁”;“茶不移本”,可示爱情“紧贞不移”;茶树多籽,可象征子孙“绵延繁盛”;茶树又四季常青,以茶行聘寓爱情“坚贞不移”,又寓意爱情“永世常青”、祝福新人“相敬如宾”、“白头偕老”。故世代流传民间男女订婚,要以茶为礼,茶礼成为了男女之间确立婚姻关系的重要形式。在台湾女儿定亲,谓之“吃了男家的茶礼”。盖因茶树移栽甚难存活,故茶树有“不迁”之别称,以茶定亲,便有“婚姻永固”之寓意。新娘过门,头一件事便是端茶敬翁姑,然后请亲人饮茶,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女婿捎去半斤好茶叶,岳家父母必欢天喜地的请亲邻们一同品尝“亲姆茶”。
亲友外出谋生,在“送顺风”的礼品中,少不了茶叶,因茶叶闽台人又称“茶心”,送上一包茶叶,有寄望外出谋生的亲友不要忘记祖宗和家乡之意;而海外亲友逢年过节汇款回乡,则谓之寄“茶资”;若向邻居朋友认错,最简易又诚恳的方式,是“敬茶道歉”;席前先要敬“礼貌茶”,谓之“先用茶清肠,后美酒佳肴”;豪商巨贾、达官显要多以茶待客,来时主人开口“请茶”,送时宣布“看茶”。仆人闻之,立即收拾茶具,这时客人即便有许多话要说,也一定要知趣告退。饮茶与闽台民间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近些年来,台湾茶俗又有了新的发展,茶已不仅光用以冲饮,经茶农的潜心研究,各式各样口味地道的“茶餐”正在台湾悄然兴起。如以茶叶研磨成粉末,加上大量的面粉,并以传统的“搓”馒头的方式,包成一个个墨绿的包子、馒头。据说,口味甚佳,趁热吃时,一入口便有茶香入喉,妙不可言!此外,还有用茶叶清蒸鳟鱼的,用茶叶粉加上芋头沙包制成茶叶芋头的、还有以少量茶菁与土鸡一起闷炖的,尤其是“茶叶鸡”,其汤清纯,不油不腻,加之鸡肉吸收了茶叶的精华,吃起来回味无穷,犹胜于一般的鸡汤。
由于地域因素和历史因素,台湾的茶俗有其浓厚的地方特色。在台湾,这杯清茶中,已经融入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它已经成了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符号。在那极具当地特色的茶俗中,却凝积着历史的积淀,同时又富含着清丽的时代气息。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已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丰富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情趣。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