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民俗 >

陕南茶俗百年历史:骂笑中的敬茶

时间:2023-10-19来源: 茶贵人 作者: 茶贵人浏览:
饮茶是陕南山民生活的重要内容。陕南地区的茶俗极具陕南地方特色。你看看他们的语言:待客不周便说怠慢了客人,没有好茶饭,相思成疾胃纳不佳便说茶饭不思,夸某女人能干便说茶饭做得好!为某女提亲道其优点则说针线茶饭样样能行茶和饭等同了。 陕南普通百姓饮茶以简、素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饮茶是陕南山民生活的重要内容。陕南地区的茶俗极具陕南地方特色。你看看他们的语言:待客不周便说“怠慢了客人,没有好茶饭”,相思成疾胃纳不佳便说“茶饭不思”,夸某女人能干便说“茶饭做得好!”为某女提亲道其优点则说“针线茶饭样样能行”……茶和饭等同了。  
陕南普通百姓饮茶以简、素为特征  
陕南人爱饮茶,爱到须臾不可或缺的地步。他们常将“茶”、“饭”连在一起说,总之,一旦没有茶,生活将黯然失色。茶谚说“宁可三日无盐,不可一日无茶”,当然有些夸张,但“开门七件事,茶为先”却是习以为常。  
在陕南,有客来访,无茶不成敬意。茶谚说:“待客茶为先”,“来客无烟茶,算个啥人家”。表示歉意的习惯用语是“连水(茶水)也没喝一口,真怠慢了您”。即使夜半造访,也要先敬茶而后叙谈。陌生人路过,进门讨茶喝,主人热情接待,立即烧水煮茶,讨要茶水钱是会遭到左邻右舍耻笑的。陕南人习惯以茶为礼,新茶下山,量少价昂,抢着买个几两送给亲朋故友品尝,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紫阳高档茶从古到今都是首选送礼佳品。  
陕南人特别重视早茶和饭后茶。“早茶一杯,精神百倍”,“清晨一杯茶,饿死卖药家”,“饭后茶消食,酒后茶解醉”,“除口臭,助消化,喝上几口紫阳茶”。从这些茶谚中便可知道陕南人对茶叶养生保健作用的重视了。  
骂笑中的敬茶是陕南特别有趣的茶俗 
“骂笑”顾名思义就是在骂中取笑。在陕南平辈之间、熟人之间见面往往要相互骂几句,但都是在为了不伤害对方感情的前提下活跃气氛,在骂中制造幽默。骂笑的奥妙是“骂”得好而逗出笑声来。骂人总会导致被骂者的不快;笑则是出于愉悦。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形式间求平衡,并最终达到笑的结果。“不说不笑,死了阎王爷不要。”这句流传几百年的俚语,足见其乐观态度。 茶乡里,来客敬茶,骂笑自然溶在其中。比如:家里来了男客,主妇泡茶送上,那客人喝了一口后便说:“你这好茶(插)呀!(插入的意思)!”那主妇便也不客气,回敬道:“听说你要来,昨天晚上多‘插’了一会儿,等你来喝!”若来客是女性,敬茶的男主人便在递上时说:“我茶(插)你喝(豁)(暗指女性的生殖器)。”以占女方的便宜。那女方便回敬道:“你看好了再‘插’哟,那院坝边上的圈里,有黑的、黄的、白的、看你插哪一个!”笑骂是一种粘合剂,在农村,劳作之余,多以骂笑来解除疲劳。如男女坐在一块,男的递茶时不说“请喝茶”。而是说“来,茶(插)!”那女的接过茶后,知道上了当,便说:“你要查,计划生育‘三查队’马上就到,B超机子一开,就知道你怀了几个月了!”这类骂笑多是借用谐音,使词语发生歧义,以骂而逗趣,很多词语内容多与“性”连在一起。 
骂笑在紫阳就好比近年流行的“黄段子”,不说不过瘾,不说没情趣。会骂笑的人走到那里,那里热闹。遇到不太熟悉的人,通过骂笑很快就能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当然,初次相见的客人之间一般不骂笑。贵客临门,多以好茶相待,且奉茶要做到彬彬有礼,“插豁”之类的骂笑语言是难以出口的。
 
红白喜事上,茶俗尤显突出  
每逢红白喜事,那执事单上首先排下了斟茶、敬烟人的姓名,其次才是铺席倒酒,红白两案。  
过白喜事时,支客师一声响亮的吆喝——“来客了,上茶!”事茶人便提着大,托着盘,肩上搭一条毛巾,人未到,声先闻:“闯!闯!茶来了!”当然,所来之客手中都会有一杯茶。吹鼓手和歌师每人一缸糖茶。那一步三摇摆的歌师,从盘古开天地唱起,一直唱到九九还阳。每逢锣鼓响起,便猛呷一口,润一润喉,待唱得孝子们嚎啕大哭至精疲力尽时,那茶也换过三五次了。  
过红喜事时则不同。那主人家的桌子上早擦得干干净净,中间摆花生、瓜籽、核桃、板栗、苹果等干鲜果,四周放着洗净的茶杯,待客人一落座,眼尖的茶师便及时斟上早已泡好的茶水。那绿荫荫、热腾腾的茶水,客人没喝便有了融融暖意。民间把这称为摆茶食。  
 
陕南山区有一种古老的茶俗叫“罐罐茶”。陕南深山区生活条件差,至今仍有一些山民“烤的转转火,吃的洋芋坨”,转转火就是火塘,在室内挖一直径不过1米左右的圆形小坑,用砖石围砌。火塘中央有一升降设备,用结实木料做成,上横竹笆,可供烟熏腊肉、豆腐干、血干之类山区特色食品;下有木钩,可悬挂吊罐、耳锅、铁壶、陶壶、通过升降以掌握火候。山民烹茶主要有三种方式:一种是将粗茶放入陶罐或砂壶中,用文火烤制片刻以除去潮气,然后倾入滚开水,发出呲呲啦啦的爆响,一股扑鼻的茶味便随之窜出,烹好后分而饮之,这种吃茶法与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响雷茶类似;还有一种是流行于略阳县西部的面茶、油茶。  
“地头茶”颇具地方特色。陕南有薅锣鼓草的习俗,参加者十余人到数十人不等。大家排好赛口,由领赛人掌握薅草的上下进退和快慢节奏,还有专门的锣鼓队边敲边唱以壮声势。一年到头这种劳动的机会较少,功效高,又富有情趣。按规矩,给谁家干活就由谁家管饭和送茶。因人多,茶用大锅或者大吊罐熬煮,熬煮得色黄味苦,不图品茗之趣,只求解渴。主家用罐或者壶盛茶汤轻则拧着提着,重则担着背着,还要带上一摞碗。茶水送到田间地头,薅草的歇伙,送茶水的开始分茶,一碗一碗恭而敬之地送到每个农夫面前,道一个辛苦。其间,少不了吼山歌、唱情歌、讲酸故事、打情骂俏。这是一种“山野茶会”,充满无拘无束的野性和世俗生活的情趣。茶喝罢,锣鼓再度响起,又一轮劳作便开始了。 
 
陕南人还把茶叶作药治病。药茶常作为民间单方使用,尚无人作系统的挖掘整理。总体看来,不外乎针对祛病、保健、养颜、益寿而加入适量的中草药。茶谚道:“吃萝卜,喝姜茶,大夫闲得满街爬。”每逢大人小孩拉痢疾,家人便寻找多年的陈茶,加姜煎服一碗,喝下去,痢疾便止住了。治痢疾,越陈的茶效果越好。小孩吃嗝到了,也要用茶水来化食。遇到发”羊癫疯”之人,便采来经霜后的茶叶,研末,和明矾、朱砂煎服,病情即可缓解。一些寺庙里,香客问病求药,住持和道士便会赐些陈茶和香灰为药,称之为发“神茶”。越来越多的山民还知道了茶有利尿、解毒的作用。而紫阳富硒茶的抗衰老、抗氧化、防癌抗癌则是现代专家通过科学试验发现的独特的保健功能。  
当然,饮茶也不宜过多,且应注意时间。“早酒晚茶黎明色,劝君一生使不得。”这便是陕南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告诫。  
陕南人,并不是只把饮茶看作人的生理需求,他们也会利用饮茶联络感情、陶冶性情。彼此有了芥蒂,壶茶共饮,边品边谈,话明气散。单位同仁,开茶话会,沟通感情,达成共识。宴席上不胜酒力,便可以茶。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烧水煮茶  罐罐茶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功效  好茶  茶叶  饮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云南下关茶厂的发展历史
云南下关茶厂的发展历史
普洱茶的历史源流及工艺演变(
普洱茶的历史源流及工艺演变(
临涣历史悠久的饮茶习俗
临涣历史悠久的饮茶习俗
距今两千年历史的信阳茶
距今两千年历史的信阳茶
桂平西山茶发展历史
桂平西山茶发展历史
凉茶的历史
凉茶的历史
黄茶发展历史
黄茶发展历史
我国茶叶历史随着时代而更迭
我国茶叶历史随着时代而更迭
茶叶的出口历史
茶叶的出口历史
斜滩镇种茶的600多年历史
斜滩镇种茶的600多年历史
普洱茶历史应不晚于三国时期
普洱茶历史应不晚于三国时期
茶叶加工工艺的历史
茶叶加工工艺的历史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