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梦。汉有匈奴,唐有突厥,宋有契丹、西夏、女真、蒙古,明有蒙古、后金……这些马背上彪悍的民族,无论在中原史书还是欧洲史书上一般都被描绘为没有文化、吃生肉,纵情抢掠的野蛮人。但奇怪的是这些“彪悍、粗鲁”的野蛮人,对茶的爱好却远远超越了自认为优雅、高尚的汉族人。特别是唐之后的茶马互市,这些少数民族宁可不惜拿自己的战略资源——马,高价向中原王朝交换奢侈品茶叶。
和汉人的才子大儒将饮茶看作一件优雅高尚的文化不同,少数民族饮茶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生活、生理的需要。陆游《南唐书》曾记载:“北蕃好食肉,必饮茶,因茶可清肉之浓味。今蒙古人好饮茶,可为例证,不饮茶,多困于病,无怪其常以名马与汉人易茶也。唐宋者名之团茶,蕃人尤嗜之,常以重价买之!”在古人看来,少数民族多吃肉,因为消化不良所以需要刮油才喝茶。这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角度分析,少数民族喜爱饮茶则有其他更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