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还有当今对于茶的起源还有不同的论点,诸如印度起源说或者中印二元说等。但若说中国是茶文化最早的开创者,这点是无庸置疑的。在中国史料中,直到公元前三世纪才出现了有关茶叶的记载,当时并没有“茶”这个字,而以“荼”来记载。
公元四、五世纪时,茶叶也开始被当作商品用来与中国邻近国家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易。到了唐朝,茶被扩大普及成为大众化饮料,并从王公贵族走向平民百姓。茶不再只当作药品使用,由于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而成了当时流行的饮品。
中国字“茶”这时被普遍使用成为正式代名词。从此,茶一跃而成了中国几乎最受欢迎的贸易出口商品。
可惜的是,中国虽然是茶文化的开创者,但如今最受欢迎的饮茶方(以流行的区域范围来说,当然中国茶也开始后来居上),却是英式的红茶文化,这当然是大英帝国曾经的辉煌所致,但更令人好奇的是,这起源于东方的茶,为何成为英国人的宠儿,进而推广到全世界?
茶被带到欧洲大约是在明朝,当时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对象还是荷兰及葡萄牙这两个国家,喜爱明史的人应该对红夷大砲不陌生,红夷便是荷兰人。他们起初是进行丝绸、绵缎和香料贸易,不久又开始了茶叶贸易。
当时世界最大的商业集团,荷兰东印度公司第一次把茶叶输出到欧洲地区,如义大利、法国、德国和葡萄牙等地。但这个时期的茶叶市场主要引起法国人和德国人的兴趣,但除少部分德国地区和法国部份上流社会人士外,茶并未真正被列入日常饮品。
反而是咖啡成了德国和法国最为流行的饮料。茶叶真正在英国流行,始于清朝期间。大概在西元1658年左右,茶首次出现在英国的历史记录中。"Tcha"、"Tay"、"Tee"是当时商人对于茶的称呼,很明显地,这个新兴的英语词应该是来自汉语的直接音译,更有可能是粤语的音译,毕竟广东十三行是清朝前期唯一能和英国做生意的中国商家。
茶叶在英国的的华丽转身要多亏了葡萄牙人,特别是一位葡萄牙女性。由于当时爱好饮茶的葡萄牙公主凯瑟琳成了英国的新皇后(嫁给了当时的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婚后她开启用茶招待王公贵族的习惯,因此茶这种饮料开始在贵族与富人间流传。
《布拉干萨王朝公主凯瑟琳:查理二世的王后》作者莎拉?贝丝?沃特金斯说。"她的日常饮茶活动引来许多人纷纷效彷。贵妇们纷涌而至,模彷其饮茶习惯以便融入王后的社交圈。"在这位皇后到来之前,茶叶在并不流行。
究其原因是茶叶价格昂贵,导致当时所有人都喝咖啡。茶叶在当时有多贵呢?红茶等值于等重的白银,等量的咖啡豆只有茶叶的几百分之一的价钱,所以17世纪喝茶文化在普遍生活中不流行,当时伦敦的咖啡店就高达2000多家,当允许男性顾客光顾。
茶叶昂贵的原因有三:一是当时英国同中国没有直接的贸易往来;二是印度的茶叶还没有传到英国;三是荷兰人进口的茶叶数量少,所以售价非常高昂。但是,时光荏苒,到了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朝是中国对外茶叶贸易最热络的时期,当时的英国已经打败葡萄牙并取代荷兰成为海上霸主,英属东印度公司也超越荷属东印度公司,开始主宰了东亚的贸易版图。
康熙年间的英属东印度公司便开始大量採购中国茶并运送回英国,成为将中国内地茶叶直接销往英国市场之先驱。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如今熟知的英式红茶,正是为了因应这样的跨国贸易而诞生的。传统的中国茶全为绿茶(未发酵),容易在长途运送而失去风味与香气。红茶的生产方式(全发酵)解决了上述的问题,才能应付长达数月之久的海上旅途。
而英式下午茶的出现,同样也要感谢一位女性,活跃于十八世纪的安娜勋爵。由于英国贵族的用餐习惯中小午餐和晚餐之间相隔时间很长,为了消除由于飢饿引起的不适,她让仆人拿一壶茶和一些小点心到她房间,这样的午间点心可以让她感到舒畅愉快直到晚餐时间,安娜勋爵在下午吃点心和喝红茶的举动让其他名门贵族也争先彷效。
结果在1840年代,这种午间的茶点文化就在贵族间流行起来了,尤其是贵妇们之间,因为如前面所说的,一般的咖啡店只招待男性顾客,女性很少有社交的机会。
跟中国的茶文化一样,一项事物一旦在上流社会(如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和英国贵族)流行起来,必定会越发精緻,甚至演变出一系列讲究的礼仪与制度。
英式下午茶也跳脱了一开始果腹的目的,英国的贵妇们也研发并奠定下午茶的形式和礼仪:一、茶的正确泡法;二、下午茶点心的形式;三、餐桌、餐具的摆设,使之精益求精。如此的演变才使英式下午茶有如今精緻的面孔,最后跟随着日不落帝国传播出去。
东方的茶,在西方的手裡传遍了世界,这说来真是一件奇妙的事。英式的精緻和中式的禅意为这历史长河加上了淡淡的茶香。或许中国人会惋惜,为何如今流行最普遍的,不是中式的茶文化,而是从我们手中学过去的英式下午茶。但是又何妨呢?品品这淡淡的茶香,多少过往都能一饮而尽。
参考文献
1. 《布拉干萨王朝公主凯瑟琳:查理二世的王后》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