烤茶,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热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烹煮,茶煮好后倒入茶杯,即可饮用。如茶汁过浓,可加入开水使之浓淡相适。这种茶水香气足、味道浓烈,饮后精神倍增。
糟茶也是拉祜族一种非常古朴而又非常简便的饮茶方式。将鲜嫩茶叶采下后,加水在锅中煮半熟后,将茶叶取出置于竹筒内存放,饮用时,取出少许放开水中煮片刻,即倒入茶盅饮用。这种茶水略有苦涩酸味,饮后有解渴开胃的功能。
二、佤族的烧茶和擂茶
居住在云南省沧源、西盟、澜沧的佤族,饮用的是独具一格的“烧茶”。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首先用壶将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至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入开水壶内进行煮茶,待茶煮好后,将茶水倒入茶盅饮用。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罐内共煮食用,至今佤族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饮茶方法。这些记载,实际上就是佤族饮用的擂茶。
三、怒族的盐巴茶
盐巴茶是怒江州一带怒族的一种较为普遍 的饮茶方法。先将小陶罐放在火炭上烤烫,取一把青毛茶或掰一块饼茶放入罐中烤香。边烤边抖,使茶叶烤得均匀,再将事先煨涨的开水加入罐中,至沸腾翻滚3~5分钟后,去掉浮沫,将盐巴块放在瓦罐水中涮几下,并持罐摇动,使茶水环转三、五圈,将盐茶浓淡均匀后,再将茶汁倒入茶盅,茶盅中再加入适量开水稀释,就可饮用。这种茶汁呈黄色。这样边煨边饮,一直到小陶罐中茶味消失为止。剩下的茶味渣用来喂马、牛,以增进牲口食欲。由于地处高寒山区、蔬菜缺少,又常以喝茶代替蔬菜。现在,怒族人家里每人有一土陶罐。“包谷粑粑盐巴茶,老婆孩子一火塘”,形象地描述了怒族人围坐在火塘边,边吃包谷粑粑边饮茶的生活情景。茶叶已成为怒族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品,每日必饮三次茶。“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日三盅,雷打不动。”已成为怒族的饮茶谚语。
四、傈僳族油盐茶
傈僳族油盐茶,是一种古老而普遍的饮茶方法。先用小土陶罐将茶烤焦黄,加入开水,然后放入食用油、盐,再加入开水煮沸3~5分钟,便将茶汁倒入茶盅,主人将茶敬送客人,开始喝茶。这种茶汁即能解渴,又能充饥,别有风味。
五、普米族打油茶
在云南宁蒗、永胜一带的普米族饮用的是别具一格的打油茶。油茶用土陶罐煨制。将小土陶罐放在火塘上烤烫后,加猪油或香油,再加小撮米煎黄,然后加入茶叶,待茶叶烤香后,加入开水煨涨,将茶汁滤入碗中加盐巴、火麻子与草果混合粉(1500~2000克火麻子放3~4个草果煎黄,磨成细粉备用),然后饮用。
也有先将花生米、芝麻、黄豆、糯粑、蕨巴、干笋等放在油锅中,用旺火炒黄炒熟,取出放在茶碗中作配料,然后把茶叶也放在油锅中炒至微黄时注入清泉水,经煮沸片刻后,将茶叶捞出,再把茶汤倒入有佐料的茶碗中,便成为“打油茶”。打油茶既能解渴和消除疲劳,又是滋补身体的保健饮料。所以,现在当地的其他民族普遍都吃油茶。“家家都有油茶罐,男女老少都吃茶,一天不吃打油茶,四肢无力脚打颤。”这是当地少数民族饮用打油茶的形象描述。目前,连这里的机关单位也用打油茶代替茶汤。其做法是:先将猪油或香油放锅中烧热,再加入面粉炒成焦香,然后加水、茶叶和盐巴烧开,吃饭时作菜汤吃。
六、藏族的酥油茶
居住在滇西北地区的藏族同胞,喜爱喝酥油茶,且成为生活必需品,这里流传着有“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酥油茶的做法是:先用一个能盛一市斤半水的大土陶将水煨涨,再把饼茶放在小土陶罐里烤成焦黄,然后将大土陶罐的开水加入小土陶罐里烧涨,用竹筛滤出茶叶渣,茶汁倒入酥油筒内(特制的木筒或竹筒),倒入罐茶汁后加入酥油,再加事先炒熟舂碎的核桃仁、花生米、盐或汤、鸡蛋,使劲象用打气筒一样上下抽打,使酥油成为雾状,与茶叶混合均匀,打好后倒入碗中,趁热饮用。有的是单独饮用,有的是在吃麦面粑、包谷粑或糌粑时饮用。
藏族主食青稞,炒熟后磨成的面称为糌粑,和着酥油茶进食,香郁可口,又助消化。
七、僾尼人的土锅茶
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僾尼人(哈尼族支系)喜欢饮用土锅茶。这是一种古老而又方便的饮茶方法。先用大土锅将山泉水烧开后,放进南糯山特制 的“南糯白毫”,约煮5~6分钟后,将茶水舀入竹制的茶盅内饮用。这种茶水清香可口,回味无穷。
八、撒尼人的铜壶茶
居住在阿诗玛故乡的撒尼人(彝族支系),喜欢饮用“铜壶茶”。即用紫铜壶盛泉水放在火塘上边的三脚架上烧开,放入茶叶,煮5~10分钟后,将茶水倒入茶盅,由主人将茶盅双手敬奉客人,客人高兴地接过饮用。这种饮用简单方便,显示出撒尼人豪情奔放的性格。
九、傣族竹筒茶
居住在澜沧江畔、孔雀之乡、凤尾竹下、竹楼之上的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先用晒干的春茶放入刚砍回的香竹筒内,放在火塘上的三脚架上烘烤,6~7分钟后,竹筒内茶叶便软化,用木棒将竹筒内茶叶舂压后再装茶叶,边装、边烘、边舂,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舂紧为止,待茶烤干后,剖开竹筒,取出圆柱形的茶叶,掰少许茶叶放入碗中,冲入沸水约五分钟即可饮用,这种竹筒茶,即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
十、布朗族和阿昌族青竹茶
居住在勐海县巴达乡茶树王所在地的布朗族和被誉为孔雀之乡的德宏州阿昌族,喜欢饮用“青竹茶”。
将新砍来的长短不一的香竹作煮茶的工具和饮茶的工具。长的有一尺多长,作煮茶用;短的只有几寸长,底部很细很尖,插在地上,作饮茶的杯子。先将装满泉水的长竹筒放在火堆旁烘烤至水沸腾,再加入大叶茶,煮5~6分钟后,将茶水倒入短竹筒内送众人饮用。这是在原始森林野餐时饮用的茶。这种青竹茶、山泉水、鲜竹青香与茶香味融为一体,滋味十分浓烈。特别是在参观茶树王和孔雀之乡时,吃了竹筒饭和烤肉后饮用,非常爽口。
十一、白族三道茶
聚居在苍山之麓、洱海之滨的白族,招待宾客的是“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是一种宾主抒发感情、祝愿美好、富有趣味性的一种饮茶方式。
第二道茶为“甜茶”,是烤茶水加糖的茶。
第三道茶为“回味茶”,是茶水中加核桃仁、蜜糖、姜及米花等的茶,这道茶的、是宾主互祝美好和象征吉祥的茶。
一苦、二甜、三回味,意味着人生先苦后甜的哲理。
十二、昆明九道茶
昆明九道茶也称迎客茶,是云南城镇书香门第接待宾客的一种饮茶方式。
第一道为品茶,就是准备各种名茶让客人选用。
第三道为投茶,将客人选好的茶适量投入紫砂壶内。
第四道为冲泡,就是将初沸的开水冲入壶中,如条件允许,用初沸的泉水冲泡味道便佳,一般开水冲到壶的2/3处为宜。
第五道论茶,将茶壶加盖五分钟,使水侵出物充分溶于水中。
第六道匀茶,即再次向壶内冲入开水,是茶水浓淡适宜。
第七道为斟茶,将壶中茶水从左至右分两次倒入杯中。
第八道敬茶,由小辈双手敬上,按长幼有序依次敬茶。
第九道喝茶,九道茶一般是先嗅茶香以舒脑,再将茶水徐徐喝入口中细细品味,享受饮茶之乐。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