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民俗 >

佤族烧茶与擂茶文化

时间:2018-07-18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及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和西盟两县是佤族主要聚居县。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境内的佤族有人口38.3万多;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人口比国内多一些。佤族居住的地区
     佤族是跨国境而居的民族,国内主要分布于云南省的沧源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及双江、耿马、澜沧、孟连等县,沧源和西盟两县是佤族主要聚居县。据2000年云南省人口普查统计,云南境内的佤族有人口38.3万多;国外主要分布于缅甸,人口比国内多一些。佤族居住的地区,山岭重叠,平地极少,故又称阿佤山。中国的民族学研究者多数认为,佤族是现今云南南部的土著居民或最早居民,是古“濮”人的一支。在史书的记载中,汉朝所称的“闽濮”、  “裸濮”唐朝所称的“望蛮”、“望苴子”,明清所称的“哈杜”、“哈喇”、“哈瓦”、“卡佤”等,指的都是佤族。关于民族来源,根据佤族的创世神话,人类起源于“司岗”,而对“司岗”的解释各地稍有差异,西盟佤族认为“司岗”是石洞,“司岗里”,意即人从石洞里出来。据说这个洞位于阿佤山中部缅甸境内的布拉德寨(又译巴格岱)附近的山上,距西盟县马散寨约25公里。至今,西盟县和缅甸佤族地区等地的佤族还把它视为“圣地”,每隔5年还带上丰厚的祭品举行祭祀活动。西盟部分佤族自称“勒佤”,意即奉神之旨意守护圣洞之人。沧源等地佤族认为“司岗”是葫芦,“司岗里”,意即从葫芦里出来。学术界对“司岗里”的解释也不同,一说是佤族先民对远古穴居生活的回忆;一说是佤族古代先民对女性生殖器的崇拜。各地佤族虽对“司岗里”的解释有所不同,但都把阿佤山区视为佤族的发样地,这说明他们在阿佤山区居住的历史已很久远。新石器时代佤族地区的重要文化遗存中的沧源岩画(崖画),就是最好的证明。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语支,由于历史上受傣语和汉语的影响较深,有相当程度的借词现象。1962年,人民政府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称为“佤族”。佤族的烧和擂茶文化
     独具一格的烧茶,佤族语“枉腊”,是一种与烤茶相似,而又独具一格的饮茶方法。首先用将泉水煮沸,另用一块薄铁板盛上茶叶放在火塘上烧烤,致茶色焦黄闻到茶香味后,将茶倒人开水壶内煮。这种茶水苦中有甜,焦中有香,这种饮茶方法流传巳久,现在佤族中仍保留这种饮茶习惯
     擂茶也是佤族的一种古老的饮茶方法,即将茶叶加入姜、桂、盐放在土陶罐内共煮食用。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饮茶习惯  茶文化  茶叶  饮茶  双江  历史  茶香  沧源  烤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八大主题活动领跑百余场茶文化
八大主题活动领跑百余场茶文化
空间美学重构茶文化
空间美学重构茶文化
首届普宁铁观音茶文化节在里湖
首届普宁铁观音茶文化节在里湖
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
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第二次会
陆羽少年茶学院举办“茶与茶文
陆羽少年茶学院举办“茶与茶文
茶文化让生活充满味道
茶文化让生活充满味道
热烈祝贺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
热烈祝贺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
第二届茶文化图书展
第二届茶文化图书展
禅茶文化与寺院佛教
禅茶文化与寺院佛教
一杯茶里的世界和“漫天花雨”
一杯茶里的世界和“漫天花雨”
家是茶文化的缘起之所
家是茶文化的缘起之所
建盏:宋朝茶文化的主角
建盏:宋朝茶文化的主角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