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自古就有敬茶礼俗,以茶待客,是人民生活礼仪的重要内容。无论寒冬酷暑,凡有客登门,主人都要沏茶,热情招待。求其碧口一带,以茶待客颇为讲究,所用茶具多为“盖碗”,又称“三泡台”、“盖碗茶”、下面,小编就带你走进碧口盖碗茶的故事中~~
碧口人喝茶,无论是在茶馆,或是自己家,所用茶具多为“盖碗”。盖碗的组成是三件套:茶托、茶碗、茶盖。用盖碗泡茶,称“盖碗茶”。与名贵的紫砂壶相比,盖碗有其独到之处,是一种带着浓厚的地方色彩并被人们普遍接受的品茶器具。碧口人这样称赞盖碗:如果说紫砂壶是茶具中的“美声唱法”,那么盖碗就是茶具中的“民歌”、“通俗歌曲”。盖碗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茶盖代表天,茶托代表地,中的茶碗代表人。
托是盖碗茶的“基础”,俗称“茶船”,有三个作用:一是使整个茶盏接触桌面的面积扩大,不致“翻船”倾倒;二是掺水时偶有失手致使茶水溢出,有“船”接着,免得桌面流淌滴水;三是方便端茶,稳当大方,逍遥洒脱;四是温润茶叶时,底部传热慢,有利恒温浸出茶叶。茶盖的最大特点是无论如何盖不严实,因为盖碗主要用来泡嫩度比较高的名优绿茶。盖子和杯口之间必须有缝隙,以利热水有溢,因此合格的盖子必须是“跛”的,不至于把茶焖坏。如果盖得清丝严缝,那么必有“伪劣”之嫌。换句话说,盖得严的不合格,盖不严的才合格。
盖碗茶不仅在碧口盛行,而且风靡天下。据史料记载,盖碗茶最早的诞生地是在四川成都,相传是唐朝德宗建中年间(780-783年)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女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巴蜀向四周地区侵润发展,传遍西南、西北。碧口地处甘川陕三省交界处,兼容巴蜀文化、秦陇文化,加之碧口人的先民几乎都来自四川,与巴蜀民俗风情一脉相承,所以盖碗茶在成都一问世,几乎一夜之间便传入了碧口,成为当地人最喜爱的一种饮茶方式。
盖碗茶因配料不同有不同的茶名,如红糖砖茶、白糖清茶、冰糖窝窝茶、三香茶(茶叶、冰糖、桂圆)、五香茶(冰糖、茶叶、桂圆、葡萄干、杏干)、八宝茶(红枣、枸杞、核桃仁、桂圆、芝麻、葡萄干、白糖、茶叶)等。盖碗茶用滚开水沏成。给客人上茶,要在吃饭前。倒茶时,要当着客人的面,将碗盖揭开,放入茶料,然后冲开水加盖,双手捧送,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喝盖碗茶,一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自己的身体状况配出不同的茶。夏天多茉莉花茶、绿茶,冬天多饮陕青茶。驱寒和胃饮红糖砖茶,消积化食饮白糖清茶,清热泄火饮冰糖窝窝茶,提神补气、明目益思、强身健胃、延年益寿饮八宝茶。喝盖碗茶时,用托盘托起茶碗,用盖子“刮”几下,使之浓酽。然后把盖子盖得有点倾斜度,用嘴吸着喝。不能拿掉上面的盖子去吹飘在上面的茶叶,不能接连吞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饮。当喝碗一盅还想喝时,碗底要留一点水,不能喝干。
碧口茶馆里喝盖碗茶,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馆的堂倌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堂倌,又称“掺茶师”、“茶博士”,其斟茶技巧又是碧口茶馆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茶博士将茶壶拎起,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戛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有时,茶博士将铜壶水柱临空过肩,使出“白水过江”、“凤凰点头”之类的绝活,顷刻水止茶齐,滴水不溢,令人惊叹。
喝盖碗茶,显得既优雅,又是一种茶文化,能真正品尝出茶的味道来,是喝茶艺术的一种升华。盖碗茶,既是上好的饮料,又有滋补健身的作用。碧口盖碗茶,理所当然的深受人们喜爱,而且逐渐向四周辐射。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