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不同时代、不同地方、不同民族、不同阶段、不同行业,茶俗的特点和内容不同,但都属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除了满足人们的生理需要之外,更重要的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在饮茶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民族民俗仪礼和茶文化精神,成为人们在品茗活动中的一种高品位的精神追求,并将人的道德观,价值观体现出来,并积淀成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和谐的文化传统。
在当今的现代化生活,由于商潮汹涌,物欲剧增,活动节奏加快,竞争激烈,所以人心浮躁,心理易于失衡,导致人际关系紧张。而云南民族茶文化是悠闲的文化,它能使人们绷紧的心灵之弦得以松弛,倾斜的心理得以平衡。
在自然质朴中和诚处世,以礼待人,在热情好客奉献爱心,和睦相处,相互尊重,互相关心。如唐代的刘贞亮在《茶十德》一书中将饮茶的功德归纳为十项:“以茶散闷心,以茶驱秽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疠气,以茶利礼仁,经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雅志,以茶可行道。”各民族多姿多彩的茶礼、茶俗甚至可以是早期人类文明史的活化石,为今天文化学和茶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活的史料。
在云南民族茶文化中的茶俗、茶礼、茶艺充满着人与人,人与大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与美。饮茶强调美,它与粗俗的,低劣的方面是应严格地区别开来的。茶之为饮不仅为了解渴,更讲究艺术,讲究礼德。泡茶与饮茶技艺只是外在的形式,体现出来的是对茶文化精神的追求,是一种文化观念的融通和茶道精神体现。
如白族的三道茶,不仅注重环境的美、水质的美、茶叶的美、器具的美,更强调人情的美和寓意的美。傣、布朗、哈尼、拉祜等民族的竹筒茶,既体现了泡茶的艺术之美,又反映是泡茶者仪表美和心灵美、外在美和精神美的统一,是外在与内在的一致的和谐。
一是质朴自然
中国茶艺最讲究的是道法自然 ,崇尚简净。道法自然,就是与自然一致、相契合、物我两忘,发自心性。崇尚简净是以简为德,心静如水,怡然自得,返璞归直。普洱茶茶艺强调的便是在返璞归真的质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二是讲究实用
在云南民族生活中,茶是用来喝的,是用来吃的,是用来表情达意的,是和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他们在饮用茶中不仅关注冲泡过程,更关注解渴提神的作用,同时把茶的滋味感觉,心理感受和社交很好地融为一体,追求一种极好的生活享受。
烤茶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千余年前,它曾是最原始的饮茶方式。至今在云南一直沿袭着古老“烤茶”饮茶法,无凝成了研究世界茶树原产地和茶的应用的重要内容之一。这种将小土罐放在火塘上烤热,然后放入茶叶进行抖烤,待茶色焦黄时,冲入开水煮成的茶十分解渴好喝。
三是活气活力
富有云南各民族文化特色的茶艺各有意境,百花齐放,多姿多彩,儒雅含蓄与热情奔放,缤纷多彩与清丽脱俗,让各种风格都能一一展现。
茶之为用十分高洁,茶之作意极其深邃,现在多民族的人文背景与茶息息相关、相依相伴。在云南民族的生活里普遍吃烤茶,茶叶要煨好,才足以品出茶中三昧和茶叶精华。让味道,要越浓越好,让汤汁发红发苦,方才见出上乘的功夫,方能是在苦涩中寻求及甘极醇。
人们在辛苦了一天后,围坐在火塘边,一边聊着天,一边吃着这样的烤茶,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
在云南民族的生活里,虽不说“品”甚至也无“饮”只有“吃”,这个词似乎跟文化一点关系都没有,然这才是返璞归真的文化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