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有很多少数民族,是名符其实的少数民族之乡。作为世界茶叶的故乡,云南相当一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饮茶、制茶的方法,如:傣族竹筒茶、爱伲族土锅茶、基诺族凉拌茶等。云南也有很多地方性特色茶,如:太和甜茶、景谷大白茶、凤庆滇红等。在云南的这些特色茶中,老杨最喜欢傣族古树竹筒茶。
傣族竹筒茶把古树普洱茶的花香、蜜香、果香与竹子的清香有机结合,开汤后竹香四溢,茶香满屋。竹璧膜与竹汁的独特味道又使竹筒茶具备了山野风韵,耐人寻味。竹与茶的完美结合,别具一种人文的气息,体现出古代名仕追求的君子之风。
制作时,将古树晒青干毛茶装入刚砍回的甜香竹筒内,放入火煻内烘烤,文火焙出的竹汁及竹香。几分钟后,原本干燥的晒青古树原料被鲜甜竹汁浸润渐渐软化,用木棒将香竹筒里的茶舂紧,然后再次加入晒青古树原料,再烤再舂,循环往复数次,直至竹筒填满冲紧为止。待茶烤干后,破开竹筒取出圆柱型的茶叶。
竹筒茶,烤制火候至关重要,火大则焦、火小则竹汁浸润不均,经验丰富的老匠人,指尖触摸千万次,边烤边舂边添柴火,最是考验制茶师傅的技艺。
拉祜族的竹筒茶的制法也很有特点,制作方法稍微复杂一些,将晒干的青茶放进饭甄中,甄底堆放一层被水浸透的糯米,甄的中央则铺垫一块纱布,放上毛茶,蒸十五分钟左右,待茶叶软化并充分吸收糯米香味后倒出,装进竹筒,边装边用木棍将筒内茶叶舂压烘烤,直至竹筒内茶叶填满压紧为好,再用甜竹叶或草纸堵住筒口,放置于火塘上,以文火慢慢烘烤,至筒色由绿变为焦黄,筒内茶叶完全烤干,剖下竹筒或储存于竹筒内,即成竹筒香茶。茶香气馥郁,竹香、糯米香、茶香三香一体,极易储藏。
对于傣族烤制的竹筒茶而言,好竹、好茶、好工艺才能出好的竹筒茶。茶菁原料的品质是竹筒茶品质的基础,茶菁好,竹筒茶的口感才会好。鲜竹的好坏决定了竹筒的竹香、竹味与野韵,是竹筒特殊风味产生的基础。烤制工艺是甜香竹的风味与茶菁囗感融合的过程,烤过了则茶叶会燋糊失去本味,烤轻了则茶叶无法充分吸收竹香野韵。因此,好的竹筒茶非常难得。
根据老杨个人的经验,真正传统工艺的竹筒茶应具有三大特征:一、撬开竹筒后,茶柱贴在竹筒壁的表面带有白色或黄白色的丝状或小片状的竹壁膜。二、茶柱在原有茶香的基础上,带有浓郁的竹香。三、竹筒茶在冲泡时具有高扬的竹子清香,茶汤中也会体现出竹子的味道。
希望各位茶友能通过老杨的介绍的能够喝到正宗的竹筒茶,爱上这君子之茶。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