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到天津,你会产生一种奇妙的时空交错的感觉,这里的建筑是古老文明和现代都市碰撞的完美结合。天津是一座有着双重性格的城市,一半传统而朴实,一半改革且现代。有大城市的喧闹,但没有大城市的奢华。天津人常说,“从很多意义上来看,天津是一座平民城市,充满热腾腾的市井气息,泡茶馆,听相声,啃煎饼果子,再来几个狗不理,老津门的味儿就这样悄悄地溜了出来。”
在这个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里,形形色色的茶客悠闲散落于此,每天享受着一样的茶生活。南来北往的茶客在茶桌前相聚,品茶,聊天,发呆……除了说话的口音以外,喝茶的口味与喝茶的方式,是区分茶客来自哪一座城市的标志。
天津人饮茶已有较为久远的历史,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是茶叶集散地之一,1888年京、津、塘火车贯通,加之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天津就以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及便利的水陆交通,逐渐发展成为北方的重要商埠,南方茶叶通过水陆交通源源不断地运到天津。二十世纪初,茶商相继来天津批发经营茶叶,将各地区茶叶汇集于此,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天津已发展成为北方茶叶集散地。当时通过天津流转的茶叶已运送到华北、东北和西北、山东以及河南的一部分地区。三四十年代,天津茶叶市场的年销售量已达到9-12万担。
一天三遍茶
天津的正兴德茶庄,是这里最有名的百年老店。正兴德茶庄位于北马路1号,始建于清乾隆三年(1738)又一说建于嘉庆年间,原名“正兴茶铺”。旧址在北门外竹竿巷,由天津八大家之一的穆家(文英)创办,最初经销一些来自湖南、湖北的绿茶及安徽大叶茶,同时兼售鼻烟,后来研制出有自己特色的花茶,在天津一炮打响。
当然,历史资料只能了解天津的茶叶的发展,对于喝茶的感觉一定要亲自感受,到茶馆里泡一泡,找几位资深茶客聊一聊,这样才能喝出专属于天津的茶味道。每一位茶客都是不同故事里的主角,但在茶面前就心甘情愿的成为配角,比如在天津做茶已有14年的汪先生,汪先生是天津人,做花茶、绿茶11年,近4年来开始专营普洱茶,算得上是一位资深的茶商,同时,也是普洱茶发烧级茶友。谈起老天津人喝茶,汪先生抬起杯子,喝下一大口普洱茶后说:“天津人喜欢喝花茶,尤以茉莉花茶为主,其次到绿茶。咱们这儿一天三遍茶,饮茶讲究俩字‘口儿’,就是茶的香气与滋味特别重要。早上起床一定要沏一壶热茶,喝滋润了,再吃套煎饼果子或来二两包子,冲碗茶汤或来碗豆浆,然后才开始一天的工作。午饭过后喝,茶要酽,着实闷透了再喝,很多老天津人觉得这样可助消化、提精神,这儿有句俗语‘萝卜就热茶,气得大夫满街爬’,晚饭后,就比较喜欢就着茶吃‘京八件’糕点,既可以解腻,还可以多食。”
喜新但不厌旧
天津人对绿茶和花茶的喜爱那是根深蒂固的,买回家的散茶就用茶叶罐一装,可以喝上两三个月。早些年家庭里面泡茶的茶具不是很讲究,用一只陶瓷壶,就泡一家子喝的茶,壶身上大多绘有西厢记,红楼梦,水浒等人物,或者是山水花鸟的图案,茶壶外面套一个保护壳,壳里面大多衬有用布缝好的棉花,这主要是为了冬天给茶壶保温。不过,就算再热的天气,天津人都不喝放凉的茶。
普洱生茶在天津特别受欢迎,汪先生说,那是因为天津人喜好喝绿茶的缘故,因此普洱茶在天津的发展前景十分可观。天津人知晓普洱茶是从2004年开始,2006年至今就已从知晓转变到了认知和接受。放眼望去,这次天津茶业博览会普洱茶占据了四分之三,这足以证明普洱茶在天津未来的发展潜力。据不完全统计,近年天津茶叶销量约在8000吨-10000吨左右,销售金额约合人民币8亿-10亿元,茉莉花茶仍然占有60%左右的销量,这也阻止不了其他茶类的不断涌入,人们的味觉也在悄悄改变。用汪先生的话来形容,那就是,“咱们天津是一座极具包容的城市,只要对天津人的味儿了,那么前景无限辽阔,但天津也是传统的,在接受新鲜事物的同时,绝不会割舍掉老旧的事物,你看天津的老建筑便知。”
相声 戏曲就茶 津味十足
品茶听戏是天津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名流茶馆,在天津要比德云社平民化许多,这家相声小茶馆就藏在古玩城的小楼里,我到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如果不是茶馆里传出的阵阵笑声,那是绝对找不到门的,沿着笑声传出的方向一直走,上了楼才能看见茶馆的门楣。“名流茶馆”匾额,是马三立先生题写的,穿过细长的走廊才能看见茶馆的全貌,里面不大,可以容下百来个人,听卖票的大姐说,靠墙堆起的凳子是人多的时候用的。
我花了50元买了一张靠边的票就一头扎进了这津味十足的小茶馆里,一场原汁原味的相声表演大概两个多小时。来茶馆听相声,当然少不了两样东西,茶水和瓜子,我和所有茶客一样,一边喝茶,一边嗑瓜子,一边听相声。在名流茶馆,不用像看话剧一样,你得禁声禁音禁拍照,这里,尽管手脚放松,自然随意,话到精彩处大伙还可以鼓掌叫好。茶馆里喝茶听相声,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相声演员极具张力的表演,和茶客们自然流露的欢乐,这种快乐的互动,充满了腾腾的市井气息,而这种气息只属于茶馆,属于天津。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