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斯里兰卡参加锡兰茶150周年庆典期间,笔者和同行媒体团的美国小伙子托尼·盖博利(Tony Gebely)结识。原本以为他只是带着采访任务、本人对茶并无太多了解的非茶专业记者,可随着几日的交流发现,原来托尼很喜欢茶,而且是个茶叶重度痴迷者!
回国后,笔者对托尼又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沟通,再结合我们考察期间的对话,编写出一个关于命运和茶叶碰撞交织的美国茶人的故事,和读者分享。
和茶的第一次邂逅
据托尼讲,第一次接触茶还是在2005年,那时还是美国罗文大学计算机科技系的学生。那年,学校组织学生来中国旅游,托尼参加了。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相继游历了成都、北京、上海、九寨沟和黄龙。这段日子里,他看到很多人在公园里,一边喝盖碗茶一边打麻将,各年龄层的人都会抓一把茶叶放到玻璃缸子里,看茶叶沉浮起落。在旅行中,托尼逛了不少茶叶店,在北京买了人生第一把紫砂壶,第一款入手的茶叶是“兰贵人”,因为觉得很有意义,所以至今还存留了一点做纪念。
按托尼自己的话说,正是这次中国之行,被中国生活中浸润至深的茶文化所吸引,激发了托尼想要在茶行业做点什么的想法。回到美国后,切身领会到“茶的魅力”的托尼迫不及待地希望和西方人分享这件事,所以便开始琢磨写和茶相关的文章。
行走8年的茶征程,仍将继续
2009年,在结束了长达半年的亚洲背包客之旅后,托尼回国制作了一个网站“World of Tea”,里面都是他和朋友们写的涉茶文章。还记得,贴出的第一篇文章就是提醒美国人泡散茶时不要将茶叶置于狭小容器里,因为茶叶随着浸泡会变大。“没想到吧,很多美国人连这一点还不知道呢。”
2010—2012年,托尼在家乡芝加哥开设一个名为“芝加哥茶花园”的茶课项目。他还挺自豪地说,课程是由自己教,每次课会从六大茶类中选择其中两款不同的茶泡给大家喝。据说来上课的学员都是“00后”,因为每次课程都选在一些漂亮的饭店里,精致的场景和有意境的茶具、茶汤配在一起,很受这些追求颜值的年轻人的追捧。
这个茶学项目的试水,让托尼确信自己的事业和茶联系在一起。
2016年11月,托尼出版了一本书《Tea: A User's Guide》(《泡茶指南》)。他解释道,这本书从实操角度出发全方面介绍专业类茶叶,无论是从事茶叶工作还是嗜茶爱好者,都会从中对茶叶获得一定的把握和认知。书中大致包含:茶叶的种植和加工、一种茶树可以制作出不同种类的茶叶,在制作过程中茶叶内部化学成分的变化、来自世界130种著名的茶叶和分类定位、如何专业地泡茶和评审茶等等。网站的内容更多是配合书本,旨在普及茶叶知识,还包含来自世界的各类茶资讯。
为了写书,托尼很卖力地学习茶知识
如果要形容这本书的创作经历,“没日没夜”最为恰切。托尼坦言,最困难的是找资料。书中的那130款茶叶,尤其是黑茶,难度极大,因为和它相关的英文内容实在少之又少;后来托尼雇人翻译了不少黑茶的文章和各类砖茶的相关标准,捋清了黑茶之所以特殊的原因;而采购这130款茶叶小样,也让托尼花费不少。“不过呢,值了!”他笑着说。
此外,托尼还以“World of Tea”为用户名,还开通了脸书、推特、领英等多渠道的社交平台,总关注量已有6万人。
这位海外“茶博士”回忆起自己的学茶之路,还是颇有感慨:“最初读了很多有关茶叶方面的英文版书籍,但是讲真,感觉不是太好。但是从中倒是读出了很多问题,于是我在网上向中国和印度的朋友请教,获益不少。”现在觉得可喜的是,近些年在网上可以搜到越来越多的茶文,可见世界对茶的关注在上升。
“美式歪果仁”究竟怎么看茶?
在托尼眼中,茶产业很大,其中包含的种类也很多,速溶茶、瓶装茶、茶包、调味茶、专业茶,因而他希望把茶介绍给更多的人。
记得在斯里兰卡时,有一次聊天托尼讲现在不少美国人对茶叶有误解:“很多人告诉我不喜欢绿茶,特别苦涩,而我会告诉他们,只是你喝的方法不对。是啊,直接把袋泡绿茶放进杯子里,然后泡好久,什么茶也不会好喝。”
“那然后呢,你用什么方法帮助他们改观?”
“我通常会用龙井茶消除他们的错误印象。只要冲泡得当,大家喝完茶汤的反应都是‘哇,这味道和之前喝的不一样,感觉很棒!’”
据托尼讲,现在美国人喝的瓶装茶和冰茶都是用袋泡茶泡制的,但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追求高品质茶。虽说现在大家对茶的认知只有绿茶和红茶,但这恰意味着推广空间很大。“教大家学白茶、乌龙茶、黄茶还有黑茶的知识,其实还挺有意思的。”
茶和其他饮料相比有个最大的优势,就是通过不同的工艺可以达到繁多的口味,这比红酒或咖啡要复杂得多。让托尼觉得遗憾的是,也恰是因为这一点,茶需要更多的教育和推广,才能传播给消费者。
在他眼中,中国是茶之故乡,广袤的土地培育出品类众多且品质极佳的茶品和各从其类、各具特色的茶文化,以致难有他国与之相媲美。托尼坦言,自己的最爱是产自福建武夷的白鸡冠。
因茶结下的情缘
托尼说:“茶就像一条无形的绳子,跨越文化背景、语言和种族,把喜爱它的人连在一起。而且茶人都很特别。”
“你的家人呢,”笔者继续问,“他们对你的茶事业有何感想?”
“非常支持,他们甚至认为我在茶圈小有名气。9月在恩施的国际茶艺师比赛上,我还会是评委!对了,知道吗,我和我妻子就是通过茶认识的……”
时光倒转几年,那时的托尼已经搭建起相对完备的茶知识,而托尼的妻子凯蒂正在筹备她的烹饪学硕士论文,题目是“论茶在美国的一百年”。于是,凯蒂自然而然想到了向托尼请教,接下来,就像大部分爱情故事那样,一来二去,开花结果。
因为茶是媒人,所以在2014年二人的婚礼上,还加入了茶元素:一组在加拿大蒙特利尔淘到的婚庆盖碗,丈母娘往里放茶,婆婆倒热水,托尼把茶汤倒出,小夫妻两一起啜饮,当作正式结合的标志。婚礼的伴手礼是每位来宾一份乌龙茶。每年结婚纪念日,托尼和凯蒂都会拿出那套盖碗,一起品茶,回味那一刻的温馨。
仪式前先泡一杯乌龙茶,牧师也要等,托尼这执著也是没谁了
婚礼伴手礼,是一罐高山乌龙茶,还标注了饮用方法
有人觉得茶和约会不搭,但是托尼用事实反驳了,还说“一定是我和凯蒂把灵魂交给了铁观音……”这种另类的托付乍一看很不解,不过笔者揣测,他表述的“铁观音”,或许还有一层含义是代表中国佛教文化中“观世音”,就好像佛教徒向菩萨求姻缘那样?
总之,在朦朦胧胧的中式文化氛围里,因着茶的牵引,两个美国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截止我们交流时,笔者还将美国戏称为“tealess country(无茶之地)”,可托尼反而给我上了一课:“不错,数百年前我们确实不种茶,不过现在美国农业也在尝试着种植茶树,并且已经有一些相关的商业机构在运作。你知道吗,夏威夷现在就产茶了!”
没想到,原来茶已经种到太平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