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梦想做拐杖 让爱撑起希望
“病魔为你关上了一扇门,上帝却为你打开了一扇窗。”这是云南省勐海县南春茶厂董事长彭峰对自己和员工最常说的一句激励话。
彭峰是一个农民工出身的残疾人,他凭借自强不息、助人为乐、爱岗敬业的模范精神,获得勐海县勐阿乡纳税大户、西双版纳州先进个体工商户、云南省自强模范、当选云南省残疾人联合会第六次代表大会代表等诸多荣誉,在勐海当地被传颂为“普洱茶界传奇人物”。他是勐海县残疾人心中的榜样与骄傲,走近他,感悟到的是他用信心、爱心与恒心书写着一个平凡茶商感动茶界的传奇史。
1964年,彭峰出生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北部勐阿镇,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环境带给他平易近人的性格和大山般宽广的胸怀。他的家乡处处栽满了普洱茶树,他自小以茶山为伴,对茶耳濡目染,这样的情结牵绊着他在30岁后选择步入茶路。
命运多舛,彭峰在13岁时因腰椎变形而导致走路一瘸一拐,最终医治无效而落得残疾。生性开朗、坚韧的他,在短暂的难过与不适应后,对此没有抱怨与自卑,他感恩于拥有过13年身体健康的时光。
彭峰凭借自身努力,在高中毕业后进入当地一家茶厂做茶叶加工工作,身有残疾的他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了下达的生产任务,甚至创造出优于常人的业绩。却还是因为身患残疾而引来同事的冷眼相对,甚至对他是否能够胜任工作岗位提出了质疑,对于自尊心强的彭峰来说,外界给予的压力就是他决心要出人头地的动力。在获得企业转正待遇之际,他毅然辞去了这份保障生活衣食无忧的“铁饭碗”,踏入茫茫商海而自谋生路。
靠自己闯出一片事业的梦想,成为彭峰此后坚持前行的最好的拐杖。1983年,彭峰开始下海经商,自力更生。最初,他在勐阿镇的公路边搭建了一个仅30平方米的毛毡房,用父亲给的400元购置了一台碾米机器,为乡亲们加工大米。此后,他做过米线、卖过豆腐、修过钟表,起早贪黑地用心经营着小本买卖,一点点积攒着人生的财富。他坦言,但凡能够身体力行的买卖,他都一一尝试,寻求最适合自己的那条生意路。
在做钟表修理的时候,彭峰结识了生命中的伴侣——勤劳、善良、贤惠的妻子,他凭着聪慧善思的头脑、坚强乐观的精神、勤恳踏实的责任感弥补了残疾的缺陷,俘获了她的芳心。妻子除了照顾彭峰的日常起居,还成为他事业上的伙伴,甘之如饴地陪着他走过最苦的奋斗时光。勤快诚信的夫妻俩通过两年的卖早点生意,积攒了上万元收入,他们回到家乡将小毛毡房改建成砖瓦房,经营起小商品批发生意。勐阿小镇的人都知道彭峰夫妻为人厚道,商品货真价实,因而,彭峰的小生意越做越红火,为后来的茶叶生意打下了经济基础和人脉关系。
1995年,随着国家经济形势发展,茶叶的销路越来越好,而勐阿镇拥有普洱茶种植历史,彭峰瞄准了这个机遇,他决定在勐阿镇勐康村开办茶叶初制所,从事他自小熟悉的茶叶行业。对于开办茶叶初制所,彭峰曾说过,不单是因为这个地方古茶树多,茶叶原料品质好,更是因为当地茶农采摘鲜叶后很难卖掉,他们的贫穷状况无法改变,而他想尽力帮助他们。
这次创业,虽然彭峰已具备了一定的市场经验和资金积累,但仍是困难重重。当时的勐阿镇自然环境简陋,缺水少电,交通闭塞,彭峰没有因为看到困难就停下脚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成为他坚定前行的信念。没有水,他亲自动手开凿水井;没有电,他买发电机来解决;没有路,他从自己腰包里拿出资金请当地村民垫土修路,并带领村民炸石头、上石渣,修出一条一公里左右的砂石路。勐康茶叶初制所开设起来了,公路的修通使勐康村和外界的交流变得密切,茶叶和其他农产品也能方便地运输出去。每天中午,村民们都将绿油油的鲜叶交到彭峰的初制所来加工,村民们都能感受得到彭峰这个茶老板带来的经济实惠。
彭峰在茶行业发展的脚步并没有因为满足而停止。1996年,彭峰顶着家人的阻力,筹借了15万元,在距离勐阿镇30公里的阿克西纳老寨荒弃的山地上建起了另一个茶叶初制所。这里山高林密,完好保留着古茶树,但常年缺乏蔬菜、粮食,交通工具奇缺,平时只有几台手扶拖拉机上下,到了雨季道路湿滑难以通行。随着茶叶初加工的日益开展,彭峰因为良好精湛的加工技术成为了勐海茶厂原料供应商,每年固定供应勐海茶厂的茶叶原料达60吨之多。
茶叶初制所做大之余,彭峰告诉家人:“乐善好施,贵不忘本”。彭峰的生意愈发顺利,而他没有忘记村子里的乡亲们。村里人都说,孩子读书、家人看病、买生活用品没钱了,都可以去找彭峰借,等有了收入再还给他。有的村民还不起钱,就用鲜叶抵给彭峰,然后拿着将鲜叶核算成钱的借条去交学费、看病或者购物,学校、医院、商店再拿着借条找彭峰兑换现金。如今,彭峰的妻子回忆起当时的借款情形,感慨每年要撕掉的借条有厚厚一大摞。而正是因为夫妻俩不忘本的乐善好施,每当他们回到勐康村的时候,村民见到他们像见到亲人一般热情,每逢过年过节都会拿出自家的农产品送给他们。
伴随2003年普洱茶市场升温,彭峰的两个茶叶初制所也开始为一些茶厂做少量的茶叶精制加工,做出的普洱茶很受客户欢迎,但由于初制所规模小,不能接太多订单,限制了发展空间。于是,彭峰在普洱茶发展如火如荼的2006年,投入1000多万元在勐海县工业园区购买了40亩土地,建起了14幢标准的茶叶精加工厂房、设备用房,创办了茶叶精制茶厂――勐海县南春茶厂。
彭峰在建设勐海县南春茶厂之初,就坚定地实施着一个想法,那就是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一份待遇良好而安定的工作。因为他本身是一位残疾人,深知作为残疾人想找一份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他尽最大努力来帮助身边的每一位残障人士,坚持办厂以残疾人利益为大,探索残疾人就业、增收致富之路。
2007年以来,在勐海县残疾人帮扶中心推介下,南春茶厂对来自山区和城镇的100多名残疾人做了体检和推荐,并提供了所有的食宿和体检费用,大部分残疾人都已被当地企业录用,南春茶厂目前也录用了20多名贫困残疾人(大部分为聋哑人)。
如果有一天你走进南春茶厂的加工间,你也许会看到这样一幕,坐着轮椅的彭峰用手语认真地比划着,与聋哑员工交谈。他(她)教会了彭峰如何使用手语沟通,而彭峰教会了他们如何用梦想、用坚持自立自强。在残疾员工眼里,彭峰是他(她)敬佩的榜样,他从未因残疾而自卑、软弱。
彭峰,代表着一个平凡人,却用平凡人的心态做出了不平凡的感动事。他说的一句话让人久久回味:请不要渲染我,我一直将自己视为正常人,如果我还有什么报道价值,请呼吁更多人通过我来关注残疾群体与弱势群体,给予他(她)们爱和希望,而不是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