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清茶,连接起相隔万里的中国贵州与英国伦敦,让挑剔的英国人放下喝了几百年的红茶,助贵州山区的茶农拓宽脱贫致富之路。
茶香蕴藏商机
冬日午后,伦敦东区一个工作室内,来自贵州的姑娘刘蕊一边冲泡茶叶,一边向前来品茶的客人讲述这些茶的来历。碧绿的茶叶在沸水中翻滚、舒展,散发出袅袅茶香。
“贵州茶很神奇,白茶的味道像香草,入口甘甜,回味悠长。”来自伦敦的品茶客因迪娅·格罗夫称赞道。
身为“人在草木间”茶叶公司的创始人,刘蕊已经在伦敦办了多场“中西合璧”的下午茶会。这些茶会的“主角”并非英国人喝惯的红茶,而是来自贵州的绿茶。
在中国,贵州茶的名气或许不如龙井、大红袍,但刘蕊知道,贵州是世界顶级的绿茶核心产地,具备低纬度、高海拔、寡日照、多云雾等优势,优质的贵州茶干净到不用洗,是地地道道的生态茶。
刘蕊想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好茶。每次回国休假,她都抓紧时间在贵州的茶区寻觅好茶带回伦敦,定期举办品茶会。
“我觉得特别棒,尤其是听到这些茶叶在哪里种植、来自哪里。刘蕊的描述让我仿佛看到了那些美好的景象,”埃德·阿博阿芭喝完手中的一杯茶后告诉记者,“虽然我从来没去过贵州,可是这茶的香气好像将我和她讲述的故事连接在一起。”
正是这纯净的茶香,让刘蕊在一次偶然中发现了商机,也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两年前,还是时装模特的刘蕊在欧洲为一个国际知名时装品牌拍摄广告片时,片场的咖啡喝光了。
刘蕊想起自己包内有父母带给她的贵州茶,于是打开给大家冲泡。茶香飘起的一瞬间,在场的人们眼睛亮了,大家赞不绝口,很多人询问这是什么茶。那一刻起,刘蕊决定要在欧洲市场推广来自家乡的茶。
茶叶连通世界
想要促成贵州生态茶与英国下午茶“牵手”的,还有英国太古集团旗下的芬利茶叶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的茶叶贸易中间商之一,芬利公司看中了贵州茶的品质保障和市场潜力。
“大约5年前,一些业内人士开始向我们提到贵州的茶叶,于是我们多次派人赴贵州考察,”芬利公司首席执行官盖伊·钱伯斯告诉新华社记者,“贵州有很多特别之处,但我最看重的还是贵州出产的高品质茶。”
钱伯斯说,贵州茶大部分采自最近10年才种植的茶树,土地没有受到农药和杀虫剂污染,而且当地政府对茶业种植非常重视,按国际标准管理茶区。“那里的茶非常干净,而这正是全世界消费者都感兴趣的茶。我们非常看好贵州茶业的前景”。
2016年,有200多年历史的芬利公司在贵州思南县设立分支机构,积极推进与贵州茶产业的合作,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向当地投资700万美元修建茶叶加工厂,打造一条“从茶树到茶杯”的生态茶产销链,把优质的贵州茶推荐给全球各地的消费者。
在距思南县万里之遥的伦敦市中心,芬利公司的品茶室里如今也飘着贵州绿茶的清香。钱伯斯说,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商品和货物之一,1000多年前就沿着丝绸之路抵达世界各地。如今,“一带一路”倡议使得贵州偏远山区的中国茶与世界市场的连通更顺畅、更便利、成本更低。
钱伯斯很清楚,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绿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即便是在固守“红茶配奶”传统的英国,也有许多消费者逐渐爱上绿茶。
“英国人传统上喜欢红茶,因为曾经可供我们选择的茶叶种类非常单一。而中国的茶叶选择非常丰富,”钱伯斯说,“这就好比一个人过去看惯了黑白电视,但一旦有了彩色电视,他怎能对彩电不产生兴趣呢?”
茶山变“金山”
贵州茶走向英国乃至全球市场,影响的不只是西方消费者,还有贵州的茶农。
“我们希望与贵州政府合作,建立一个良性循环机制,让贵州茶在国际市场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回流到贵州,使当地茶农受益,帮助他们脱贫致富。”钱伯斯说。
刘蕊也希望自己在英国举办的品茶会能在一定程度上助力贵州茶产业发展,给家乡人民提供更多机会。
谭海英是贵州石阡县的茶农,她有5个女儿,其中一个是聋哑人。此外,她还要照顾年迈的公婆。当地大力发展的茶产业改善了这个贫困家庭的生活,给谭海英带来了希望。
谭海英告诉新华社记者,她种茶已有四五年,村里负责培训,茶苗和肥料都是国家提供,如今自家8亩茶园一年卖茶的收入能到4万元。
尽管孩子读书、老人看病都需要钱,困难还是有,但谭海英对未来继续种茶致富充满信心。“我们种茶,国家给了很大帮助。我对种茶很有信心!”
利用自身独特的生态优势,贵州近年来加大对茶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从全产业链对茶产业的各个环节进行产业发展扶持,走出了一条以发展茶业为代表的“精准脱贫”之路。
据统计,贵州茶园面积已达700万亩,居全国首位;2017年贵州茶叶产量31.8万吨,产值约342亿元人民币。近10年来,贵州已有57.7万茶农因蓬勃发展的茶产业而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