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越热越渴望一杯好茶。一个闲适的午后,不经意间看见一间名叫“乌龙阁”的茶店。轻轻推开一扇古色古香的店门,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茶缘。
店老板陈金女是一个知书达理的善良女子,茶叶在她的手中传递,茶韵在她的款款步态间氤氲。娓娓道来中,方才知晓,乌龙,并不是一种“糊里糊涂”的茶。
人们常喝铁观音、大红袍,却未必明了,这些茶就是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在福建方言中,“乌龙”的意思是“糊里糊涂”。所以,足球比赛中,把球踢进自家球门也叫“乌龙球”。为什么会把一种很好喝的茶,称为“糊里糊涂”的茶?这源于当地一个传说。
传说,当年有一位茶农在山上采完茶青后,将茶青鲜叶放在竹篓里,然后背下山。山路崎岖,在下山的过程中,竹篓里的鲜叶随着人体上下颠簸、左右摇晃,茶青鲜叶经过碰撞后,产生了花一样的清香。茶农将这个偶然的发现,用于茶叶加工,竟然形成了后来的一种特殊的“摇青”工艺。当时,自然科学不发达,茶农无法解释这种神秘现象,于是,将这种茶称为“乌龙茶”,就是“糊里糊涂的茶”,乌龙茶也就成了这类茶的通俗名称。
传说归传说,一种茶类的加工工艺是经过无数次摸索、实验、改进的结果。不过,这个故事倒是让人们一下子记住了乌龙茶的“摇青”工艺,也理解了铁观音、大红袍的香气是来自“摇青”这道关键的工序。
一般,茶农制茶时,将晒青(就是晾鲜叶)与摇青交替进行,多为三晾三摇,也有六晾六摇。摇青还会使茶青叶缘相互碰撞,导致叶缘破碎,叶子中的茶多酚少量发生氧化,转化为茶红素,这就形成了“绿叶红镶边”这个乌龙茶最显著的特征。
听茶经,说茶道,品好茶,这一刻,乌龙不再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