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 > 茶界名人 > 茶人故事 >
普洱茶藏出滋味
“普洱当然是好东西,降血脂降血压,还减肥,我们云南人世代都喝。”他信手摘下芽尖,介绍怎样的芽尖能做出宫廷茶,怎样的芽尖和叶,算是稍次……逐一下去:“但是现在的普洱太多了,我也很担心,如果没有好的市场操作,一阵风过后,大家还喜不喜欢它。如果普洱茶不知道改进的话,还是现在的样子,不知道还能让大家喜欢多久。”
 
老杨自豪于身边的茶园和茶叶,他和大益一直有合作,而更让他津津乐道的,是远在勐海的那一片片茶园、茶山上的百年老茶树,还有茶厂边的那口“白砂水井”……
 
TIPS 普洱茶
 
以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并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采用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具有独特品质特征的茶叶。按其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普洱茶分为普洱茶(生茶)和普洱茶(熟茶)两种类型。这意味着要想称为普洱茶,除按普洱茶特定加工工艺制成外,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原料和加工企业都必须在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内。
 
“越陈越香”被公认为是普洱茶区别其他茶类的最大特点,“香陈九畹芳兰气,品尽千年普洱情。”普洱茶是“可入口的古董”,不同于别的茶贵在新,普洱茶贵在“陈”往往会随着时间逐渐升值。
古法普洱茶制作
 
明清时期以普洱为中心向国内外辐射出五条“茶马古道”:茶马大道由普洱经昆明中转内地各省、北京; 江莱茶道从普洱过江城,进入越南莱州,然后再转运到茶马古道地图西藏和欧洲等地。旱季茶道从普洱经思茅糯扎渡过澜沧,而后到孟连出缅甸。勐腊茶道从普洱过勐腊,然后销老挝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栋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缅甸景栋。
 
现代普洱茶制作已经非常现代化,但在大益的展示厅里,我们还是看见了一套古法制作普洱茶的工具。这家云南最老字号的普洱茶公司,用这样的一套展示,向大家述说着普洱茶在云南的古老历史,述说着普洱茶的前世今生。
 
1. 甄选出已经前期加工好的毛茶,称好重量后,放到铁桶里,加入茶标;(如果是熟茶,需要先用40 分钟焯水,在叶面洒水软化后,再压碎)
 
2. 将铁桶在木质蒸气机上蒸十五秒,直到香气溢出;
 
3. 在铁桶口套上布袋子,然后迅速翻转,让蒸过的茶叶倒进布袋子里,然后拍一下袋子。压、揉,将袋子里的茶叶压紧;
 
4. 将布袋口扎紧,全围起来,但注意不能太高,不能太紧(会导致饼型过高)或者太松。
 
5. 轻轻揉一下布袋子,让茶叶在里面购置均匀;
 
6. 将布袋子放进定型机,放置进去的时候,手要扶着袋子口,将其居中;
 
7. 在定型机的踏板处跳几下,让布袋压紧;
 
8. 将布袋子取出,放到石磨处,脚踏石磨上,顺时针磨边;
 
9. 将布袋子放置20 分钟后,拆袋(也可选择自然风干十天);
 
10. 包装制作好的普洱茶,传统的普洱茶包装有十八个褶子。
 
2 老茶人的普洱履历
 
我做过很多行业,走过很多地方,以为这一辈子就这么漂泊着经营生意了。直到2003 年的勐海之行,直到一本《勐海茶事》,让我的生活轨迹发生了改变。做生意,或者生活,都是要讲‘爱’和‘情’的,我把这两样东西,都放进了大益普洱里。”
 
1996 年:台北的普洱
 
杨云鹏在上海沉浮了很多年,从云南,到上海、广州、北京,各大城市经营着自己的事业。1996 年,她和36 名云南籍企业家到台湾考察。第六天的时候,导游把他们带到台北市中心的一个茶室喝茶。
 
“一位70 多岁的老者,穿着一身飘逸的白衫,走了出来。”杨云鹏至今还记得那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手中捧着一小块东西,用云南的蓝花蜡染包裹着。”打开,里面黑乎乎的一团,老人家把一小块放到紫砂壶里,冲泡开,颜色红似酒,却油亮:
 
“一开始我们还纷纷猜测议论,但当那香气溢开的时候,我们都安静下来。”
 
“这是哪儿的茶?”有人问老人家。
 
“这是一块枣香砖,是普洱茶,来自彩云之南。”
 
杨云鹏说,他们顿时汗颜,这37 位云南企业家,自认走过很多地方,见过很多世面,喝过很多好茶,竟然在异乡被家乡的茶叶倾倒。
 
1998 年:800 元的“15 年”假茶
 
回到云南后,杨云鹏就开始寻找普洱,但那时候普洱在云南并不盛行,一点销量也是为海外提供的,甚至国内喝普洱的都不算多。
 
“在昆明的南屏和火车站,有一些小店里有普洱茶卖,我就过去淘。还真买到一块老茶,店主说是15 年,800 元买走。”
 
但回来冲泡后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根本喝不下去:“我坚信那肯定是假茶,普洱肯定不是这样的,我要继续找。”
 
1999 年:世博是普洱的一次转折
 
1999 年云南园艺博览会,让国内很多人开始认识到普洱茶:“政府有意这样做,事实证明,这一年,也是普洱的转折。”以前周围的人到云南旅行,带的手信大多是玉石之类的,那一年开始,开始用普洱做为礼品了。
 
“到了大约2002 年的时候,很多人都开始认识普洱了,它也成了送礼佳品,记得那一年年底,财务告诉我,我们这一年送了20 多万的普洱。”
 
本来是一个小插曲,但公司董事局却看见了普洱茶的机会:“既然那么多人喜欢普洱,我们可以考虑进入这个产业。”
 
喝和做,肯定不是一回事,杨云鹏找来了一本书——《勐海茶事》,从那本书开始了解普洱。
 
2003 年:勐海的拖把都能种活
 
《勐海茶事》是杨云鹏在勐海茶厂门口的小卖部买的,2 块多,小小的一本,一边看着那书,她一边参观了勐海茶厂,踏寻了书中提及的水井、茶山。
 
“那是怎样一个地方呢——当你站在茶山上,倚靠着300 多年寿龄的古茶树,看着对面山头的云雾缭绕,茶树的若隐若现,什么都不用说,就知道了——好茶就该在这里。”同行的人玩笑地对杨云鹏说:“这个地方,就算是拖把柄,埋在土里三个月,都能发芽。”
 
2004 年,无法复制的“勐海味道”
 
2004 年,在勐海茶厂实行民营化改革的进程中,杨云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碰到了参与改革的主要团队,并与团队的主要负责人,后来大益集团的总裁——吴远之先生进行了深入交谈。“当时这群人给我的感觉是,有先进的经营理念,而且是真的爱茶,我相信他们的品牌运营能力。勐海茶厂由这支团队来运营管理,肯定能焕发新的生机和希望。”
 
杨云鹏决定正式与大益合作:“2004 年,我们签约。其实,如果我自己来做普洱,资金肯定是没问题的,我也相信自己的经营能力,但内核我永远掌握不了。你说,我用什么来填补勐海茶厂70 年的历史?我没有几百年的茶树,没有那口‘白砂水井’,不是那口井的水,发酵出来的熟茶就是不对味,就跟茅台无法移植是一样的。”
 
2005 年,领导来了,炒茶客也来了
 
大益的渥堆技术,属于国家保密技术项目,连公司员工、长期合作伙伴都无缘得见。2005 年,李瑞环到大益去视察,本来打算带领导进渥堆车间去看看,但在门口,李瑞环看见“国家保密项目”的字样,主动停步了。
 
“但我们后来还是得到许可,瞄了一眼。”杨云鹏说这话的时候,像是一个追星族见到了自己的偶像:“勐海茶厂66 周年厂庆的时候,茶厂刚刚完成了QS 认证,我们到茶厂去参观,得到许可进入渥堆车间。我们都是老茶人了,但走进车间的时候,激动的感觉还是像小孩子一样。一开门,就闻到了满屋子的茶香,大家都不说话,拼命拼命呼吸,就像是想把体内的气都换一遍。”
 
而从时候开始,杨云鹏也接触到了越来越多的炒茶客:“是有人在炒茶,但是这东西(普洱)本身就有增值的作用,并且保健效果也很好,越来越多的人购买、收藏是必然的。”
 
杨云鹏不认为年份越老的茶叶越好:“一茶一味,相同的茶,放的时间长了,味道也不同,自己喜欢的就是好茶。”
 
所以在经营大益以后,她再也没有四处奔波,安心留在云南,和家人一起经营大益,春茶时,到勐海的茶园去走走:“喝茶要心静,到勐海山上一站,整个人就融入了,无法不静。”
作者:佚名
日期:2018-06-20
栏目导航
中国普洱网、立足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微信: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号-1
进入
中国普洱网服务中心
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