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散文家写少妇
林语堂将茶比作少妇,朱自清则观察少妇。1924年,他在去宁波的途中,见过一个美女,后来在日记中,还特别记了一笔:“船中见一妇人。脸甚美,着肉丝袜,肉色莹然可见。腰肢亦细,有弱柳临风之态。”这些被朱自清描写过的女性,包括方令孺,“车中遇方令孺女士,尚有姿态”。
20世纪30年代,方令孺是青岛“饮中八仙”中唯一的女性,另外七人是杨振声、梁实秋、赵太侔、闻一多、陈季超、刘康甫和邓仲存。梁实秋、闻一多不仅酒量好,也好茶。他们不仅在一起喝酒,也一起喝茶。方令孺的茶友还有百岁老人巴金,两人曾多次在杭州喝茶,也是相交一生的好友。
朱自清毕业于清华大学,后又执教于清华,一生的职业主要是教书育人。西南联大时期,经常泡茶馆的汪曾祺因为逃课,被系主任朱自清批评过。汪曾祺对朱氏早年的散文代表作,如《荷塘月色》《浆声影里秦淮河》,并不以为有多精彩,持这种意见的人包括余光中等人。文章如同喝茶一样,过度修饰,反而容易让人犯尴尬症。
即便如此,对朱自清来说,写这些文章也是自然发挥。他写文章,常常先打腹稿,写出来后,很少修改,为了保证质量,一天不过写500字左右。正是凭着这股认真劲儿,日积月累,学问精进,他后来写的《论雅俗共赏》《经典常谈》等书已经是另一个境界了,连汪曾祺都马上转粉,给予很高的评价。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韩非子》云:“性缓,故佩弦以自急”。他是一个对自己要求严格的人,做事非常认真,上课时,即使一个学生,他也会点名,照样扎实上课。他一生像一只上满了发条的钟,容不得浪费一分一秒时间。对此,他的夫人陈竹隐在回忆文章中写得很清楚。
“我们共同生活的十七年的时间里,佩弦从没放松过一分一秒。他的作息时间是安排得很严格的:早晨起床做早操,用冷水擦澡,洗脸,漱口时就把书放在洗脸架上看,然后喝一杯牛奶就到图书馆去。中午回家吃饭,饭后看报。图书馆一开门便又去了。吃罢晚饭,还要去图书馆,直到闭馆才回家。进家门便又摆上东西写,一直到11点休息。除了生病,我从未见他11点前睡过。”
二、扬州人朱自清
童年时代,有一次朱自清与伙伴们打算到城外寺里去白吃桃子,没想到那时才是桃花盛开时节,并没有果子吃,只得喝了一肚子茶,败兴而归。扬州饮茶之风日久,已经融入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祖籍绍兴的朱自清对童年生活虽有遗憾,喝茶是却是他愉快的记忆之一。
朱自清告诉我们,扬州茶馆的名字取得好,如香影廓、绿杨村和红叶山庄,充满了诗情画意,让人过目不忘。坐船路过临河的茶馆时,可以要一壶茶,或几种点心,先喝着,吃着,回来再付钱。在朱自清看来,茶馆因为和撑船者相熟,并不担心收不回钱。实际上,这是一定区域内的利益勾连使然。如同成都、昆明等地,艺人在茶馆表演,招徕顾客,提高上座率后,再参与利润分成。
在朱自清眼中,扬州最著名的是茶馆。扬州除了饮茶氛围浓厚外,茶点更是一绝。平常的有花生、瓜子、白果和炒盐豆,好些的有五香牛肉和小笼点心,最有特点的是烫干丝,“先将一大块方的白豆腐干飞快地切成薄片,再切为细丝,放在小碗里,用开水一浇,干丝便熟了;逼去了水,抟成圆锥似的,再倒上麻酱油,搁一撮虾米和干笋丝在尖儿,就成”。只有老茶客,才知道在扬州吃茶和茶点的妙处,既能每样都吃到,又不至于狼吞虎咽,可以从容参加后续的饭局。
朱自清给出了游扬州的建议,有闲暇,约三五好友,带上白酒、花生米和五香牛肉,访古寻幽。在南京时,朱自清认为,可以坐在豁蒙楼上,吃一碗茶,坐在窗前,慢慢看风景。这个时候,我们会很自然的想起鲁迅、张恨水等人在南京的茶馆里喝茶的情景。
三、朱自清的朋友圈
朱自清祖籍绍兴,算起来,跟鲁迅是正宗同乡。但朱自清以清华大学中文系系主任身份去邀请鲁迅演讲时,连请两次,竟然都被拒绝了。两人间并无过节,但从中不难看出,他们真的连一杯茶的交情都没有。倒是朱氏后来的回忆文章,记录了鲁迅抽烟、晚睡的生活习惯。
饮中八仙中,杨振声曾经和朱自清一起制定过中文字系的办学思路,也是经常请朱自清吃饭、饮酒、喝茶的人。闻一多、浦江清、沈从文、李健吾、梅贻琦、朱光潜、俞平伯、钱玄同、金岳霖、郑振铎、吴宓、顾颉刚、冯友兰等人,也经常与朱自清一起吃饭、喝茶。
叶公超不但要为闻一多提供茶水,还要管朱自清的婚姻大事。1931年4月的一天,他请朱自清到酒楼吃饭,同席者包括溥侗及他的几位女弟子,还有“清华双清”之一的浦江清。实际上,这是一次精心安排的相亲会,座中女子就有后来成了朱自清夫人的陈竹隐。陈的家乡在成都,那是一个茶馆遍布街头巷尾的地方。
抗战期间,为了节省生活成本,陈竹隐带着几个孩子蜗居成都,身在昆明的朱自清回家探亲。与老友叶圣陶见面,通常是在一家茶馆,有时,他们也会登上望江楼,凭栏而谈。
朱自清与闻一多的关系比较密切。闻死于非命后,是朱自清抱病与其他人一起合作,编辑出版《闻一多全集》。俞平伯和朱自清,曾经是齐名的诗人,交往一生,更是知心朋友。朱自清与俞平伯游秦淮河,见到茶舫里的歌妓故意在船头点亮烟火,引诱客人,使他产生了道德焦灼感。但该看美女时,一点都不含糊。
“船头上坐著一个妓女;暗里看出,白地小花的衫子,黑的下衣。她手里拉著胡琴,口里唱著青衫的调子。她唱得响亮而圆转;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余音还袅袅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朱自清的散文中,也多用与女性有关的词汇和意象作比喻。日记里展现了一个真实的朱自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