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饼坚硬如铁、形状如饼,因而有“
铁饼”之名。其压制紧结,饼形圆实,后无背窝,有乳钉,相对传统七子饼来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当然90年代以后至今,繁体
铁饼一直陆续制造,种类繁多,有
生茶也有
熟茶制品,甚至于早期香港存放一些无纸的
铁饼也是不少,
通过所饮用的一些无纸
铁饼因无身份与包装,但实际品饮得知均为60年代至80年代之产物应无庸致疑,因此对后学而言,实际品饮远胜于纸上谈兵。
在1945年8月14日中苏两国外长代表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10月1日建国后因中苏友好关系。
如今历时也有60余年的光景,此
红印铁饼为至今所见及实际品饮可证实为最老的
铁饼圆茶,其韵与
红印气味相当,
樟香转梅香明显,且口感较顺滑。
如依相同茶品干净程度而论,实际品饮得知比
红印茶饼来的顺口,与
红印相比喉底也较不会有砂感,这是不同
茶区所表现的差别,因此顺便在此提示茶友一些观念,就是茶品质料的重要性。
长期以来依坊间所见无纸
红印铁饼也甚多,无论当初是有纸或是无纸,无论是称斤或整饼只要茶品干净均是
好茶。
分别品饮很难分辨落差,但同时对试就可得知有纸
红印铁饼还是优于无纸
红印铁饼。因为配茶有所不同、陈期也不同所致。
千万不要认为
内飞埋在茶里面是有纸
红印,
内飞在茶面是无纸
红印,也不要认为
红印铁饼内飞是在茶面上,而
蓝印铁饼内飞是在茶面里(早期某些港商所述)这些错误信息已在台湾实际从事茶品检验时得到澄清,因此多摸、多拆,多喝自然就会懂,故切勿以讹传讹。
就实务所见所饮,其茶韵层次完全不同,配茶表现也不同,当初
黄印铁饼于香港购入时
价格就已接近
红印铁饼,而且品饮起来较有药味。
但如今谈论似乎已是吹毛求疵,毕竟如今要找一片干净油亮的
铁饼已是不可多得,相信日后也无须以笔者论据为标准。
故依此可证明早期茶青是农产品之概况,况且制程如果拉长产品层次自然会有落差,因为配茶与
采摘季节对
后发酵的
普洱茶依然重要,而且是成为日后质优的最佳质量保证。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