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熟茶的标杆之作:7572历史的由来详解!勐海熟茶标杆
时间:2022-05-23来源:藏品普洱 作者:佚名浏览:
次
在普洱熟茶的历史上,勐海茶厂的7572、下关茶厂的7663(销法沱)、昆明茶厂的7581,向来是云南普洱熟茶产量最大的三款产品。
1940年代,范和钧创办了佛海实验
茶厂,并开始使用热蒸法尝试人工
发酵。
热蒸
发酵主要通过蒸汽来蒸捂
茶叶,把
茶叶放入
发酵池后,一般通蒸汽两小时后捂九小时。此法
工艺繁复,且损耗巨大,难以量产。
70年代初期,听闻广东省茶业公司研制出了一套“水发茶”
后发酵技术,
勐海茶厂派出技术人员前往,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察学习。
相较之下,
7572发酵程度更重,部分
叶底出现碳化现象,而且可以进行标准化大量生产。
这也证明了1975年
勐海茶厂前去广东省茶业公司取经的潮水
发酵方式,是可以低耗能
发酵、量产,且可以有效控制品质及交期,相信必是在原有的
发酵工艺基础上作了改良。
1976年,云南省
茶叶进出口公司召开会议,规范了
普洱茶唛号。
7572的具体含义是:75指的是1975年研发成功的配方,7则是以7级茶菁为主,2是国营
勐海茶厂的代号。
7572的配茶方式,在面茶方面有
大黄印的影子,在风格上则为后来的常规性茶品建立了风格,在品饮上颇有老树茶风韵,但其特殊的醇度及口感的厚实度,远胜于同时期的
文革砖茶等产品。
7572凝聚了几代制
茶人的心血和智慧,其
发酵适度、
拼配讲究,
茶汤酒红透亮,
茶汤的厚度与醇滑度,香气的高扬和纯正度融会贯通,一气呵成,达到不偏不倚的中和境界。
参考资料:
陈智同.深邃的七子世界[M].台北:五行图书,2006
邓时海、耿建兴.
普洱茶续[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