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使用古树毛茶,赢得港台盛誉?97水蓝印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时间:2024-03-27来源:老茶资讯 作者:小茶胡浏览:
次
90年代十大标杆茶之一的97水蓝印,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款茶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在
勐海茶厂的明星茶品里,有这么一款茶品:它是
拼配茶,却又罕见地使用了
古树料;诞生不过30年,却被尊称为“印”;当年没有过多宣传,却赢得业界盛誉...
它就是90年代十大标杆茶之一的97
水蓝印,今天这篇文章,小编就来和茶友们聊聊这款茶上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
一直以来,行业里都流传着一种说法,那就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几大国营
茶厂都存在“细嫩
台地茶做
滇红滇绿,粗老大树料做
晒青毛茶”的做法。
凡是交通方便的地方,
勐海茶厂都设立
初制所,做
红茶;凡是交通不方便的地方,要牛驼、马驼、人背的地方,都是由老百姓做
晒青毛茶,这些都是高寒山区,所有这些地方,都是些古
茶树,所以那个时候做
饼茶,都全部是
大树茶...”
这一说法是否正确,我们可以再看当年那波
台地茶热潮,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
云南茶叶界出现了向浙江、江苏等产
茶区学习与效仿的热潮。
学习的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古
茶树矮化实验、
茶树的苗种培育、人工栽培等诸多尝试,
台地茶“横空出世”,并逐渐形成“现代
茶园”的概念。
尤其是在1986年,云南省从世界银行贷款买来海量树苗,种植了大约100万亩
台地茶,从这一年开始,云南各地新增加的
台地茶种植就一直没有停顿过。
政府大力推动,加上各种政策财力扶持,使得
台地茶在短短二十年间,一跃成为云南茶界的主流,这些
台地茶料大量运用于出口
滇红,滇绿等
茶叶品类上。
而就
普洱茶而言,需要人背马驮的偏远山区,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直是以大树料为主,由
茶农自己
制作晒青毛茶,此前交由供销社,后来
茶厂过来收购。
而到了90年代中后期,情况又发生了转变,自由市场的出现使得港台
茶商可以上山做茶,尤其是品饮经验丰富的香港
茶商,在选茶上有一个独到的秘诀——“厚”。
所谓“厚”,其实就是指
普洱茶内质丰富,毕竟传统
港仓本就追求快速陈化,茶质不够“厚”的
普洱茶,很容易在存放过程中陈化到位,失去上升空间。
后来香港
茶人慢慢发现带有烟味的茶往往更“厚”,而这种茶大多是
茶农采的
古树茶,并使用做饭用的铁锅
杀青,在
制作过程中难免吸入烟味。随着香港
茶商的带来,内质厚的
古树料观念逐渐普及开来。
这批
7542的骨架以粗壮
古树茶菁为主,同时为了均衡口感,还拼进去了很多高等级嫩叶与芽头,在当年算是用料非常独特的一款茶,带有一些实验性质,没想到却在后来一泡而红。
由于这款茶绵纸上的八中“茶”字为水蓝色,且后期陈化后品质突出,有
印级茶时代的品质风范,这款1997年由
勐海茶厂生产的
7542配方青饼,被称为“97
水蓝印”。
当年条件有限,97
水蓝印中的“印”是手工盖章上去的,经过20余年
转化,呈现出淡淡的水蓝色,有时也会出现盖印模糊或油墨晕染的现象,都属正常。
据说97
水蓝印的棉纸,是
勐海茶厂有史以来最薄的,这种绵纸为手工
制作,质地柔软,十分轻薄,透过棉纸,能清晰看到里面
内票上的字。
97
水蓝印绵纸上方那行“
云南七子饼茶”中,“七”字相对宽扁大气,俗称“大七”,大七版外包总结为“1993年后首次出现,1996年后大量使用”,此前一直为小“七”。
此外,97
水蓝印还有着繁体“葉”与大字简体厂
内飞等特征点,这两个概念都相对好理解,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
作为一款主销香港的茶品,很多97
水蓝印都进过一段时间传统
港仓,因此市场上的97
水蓝印,呈现出品质出现参差不齐,纯
干仓一茶难求的局面。茶友们在选购时,不仅要分辨真伪,更要了解仓储。
好的97
水蓝印,历经二十多年
干仓存放,茶饼油亮,色泽微微发红,条索清晰分明,富有层次感,金毫显现,边缘松散,
转化得非常到位。
汤色栗红,玲珑剔透,汤感油润稠厚,力度强劲,香气下沉内敛,几乎闻不到什么香气,但喝完后,香气会缓缓从喉咙深处回出,历久弥新。
对于这款明星茶,也有很多
茶人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其中陈智同认为97
水蓝印“
冲泡后有十分强劲的青
樟香,口感重但苦涩度高,滋味强劲且具有一定的回甜。”
而陈淦邦则盛誉97
水蓝印为“这种厚水的茶,实在不易得,入口是一种不涣散的力量,像浓稠度高的汤。口感方面,水甜、质厚、力度够,茶质很重、苦涩度也很高,很适合后继陈化...”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