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唛:中文发音读 [mà]。字典给出的解释为:译音字,英文mark(商标、标记)的音译,在广东粤语方言里“唛号”指商标、牌子、招牌字,唛号也叫做“唛头”,通俗点来说,就是用数字代替某一类产品,方便人们辨识。
唛号的诞生
普洱茶在过去名声不显,主要作为出口商品销往国外。1973年,云南省茶叶公司(简称:省公司)争取到了普洱茶的自营出口权。为加大贸易订单。开始按照香港人的要求,派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的技术人员前往广东学习制作泼水发酵茶。
但当时普洱茶的制作年份和原料没有统一规范,人们要想知道茶叶的具体信息,只能询问茶商。为方便出口统销和集中管理,云南省公司借鉴红茶唛号(例:凤庆茶厂的022102)推出第一版普洱唛号(例:勐海茶厂的7612)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茶客们无法确定拼配技术和产地。
这次唛号的启用也规范了普洱茶生产对技术标准的稳定应用,对普洱茶的品质稳定,消费者的认知便利有很大帮助。这在当时是一种很好的规范。后来涌现出一批闻名于世,至今备受市场推崇的名茶,例如:7542、7572,7581,8653等,都是启用唛号之后的积极体现。
唛号的解读
唛号的主要规则整理如下:
2、前面两位为该产品创始年份,以后年份生产,此数字固定不变;
所以,根据上面的介绍,以下3个唛号我们就可以一眼解读出来:
这里要避免陷入一个误区,并不是说茶菁等级越小,品质就越好。等级低说明嫩芽多,口感就越强,等级高说明茶梗多,耐泡性也更高。
唛号的混乱与没落
除了一些经典的配方,现在我们很难看到再以唛号的形式生产的茶,归咎原因,源自于时代背景所带来的阵痛。
上世纪90年代末起,中国茶叶市场迎来变化,从国家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彻底进入市场经济时代,国营老厂举步为艰,茶厂为了生存,有单就接,普洱茶唛号由此而乱。甚至传统唛号生产过完全不同的茶品。勐海茶厂的7572生茶就是这样来的。
同一时期云南各茶加工厂相继脱离了省茶叶公司。同时也开始按照自己的喜好对生产的茶进行编号,最经常使用的是“6、8、9”这些号码。唛号的使用就此混乱,自2000年以后,各大茶厂便不再使用新的唛号标注自家生产的茶了,唛号茶就此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