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唛”为英语“mark”音译。“唛号”亦称“唛头”,广东方言,原意是“商标”、“牌子”。在茶叶贸易中特指用数字或数字辅以文字表示的茶叶名称,也有俗称“茶叶编码”的。普洱茶的“唛号”,即以数字方式表示的普洱茶的名称。
但是对于7262,是不可以这样的解释的。
导读
普洱茶的唛号一般按照配方的年份、综合用料等级、所属茶厂解释的,比如7572,75年的配方,综合用料7级,勐海茶厂出品,但是对于大益来说,很多茶是不可以这么解释的,7552、7742、7592等等,还有大名鼎鼎的7262!
关于7262的诞生年份,1996年是比较公认的说法,但是据业内人士考证,96年之前有过一批500g的7262。不过7262一开始用的是大益商标还是中茶标就不可置否了,据当年的厂长卢云回忆,当时是为了推大益牌,搞出了一个比7572更高档的产品,而当年厂里面高等级的熟茶原料积压严重,正好可以用来生产高档熟茶,7262由此诞生,不过只是试生产,当时量很小,1997年小批量生产,1998年勐海茶厂高级毛料库存盘点(5级以上)约有158吨,因此1998年7262开始大规模生产,并且还产生了一批90年代末期的省公司定制茶,只是商标是中茶牌而已!
7262推出后很坎坷,作为主要市场的香港并不买账,他们还是喜欢粗枝大叶,即便宜又香甜,习惯性思维作怪,7262的大放异彩是在2000年以后内地市场的逐渐兴起而家喻户晓的,7262正好赶上了普洱茶行业上升的顺风车,算是走运气了!
困扰7262的是同样的是辨识问题,饼型是一大关键点,20世纪90年代的7262中心凸出,边缘较薄,标准的“泥鳅边”,2000年以后,边缘较之90年代的厚,泥鳅边消失,呈斜线状,这个特征可以作为7262的辨识依据。
茶饼的包法是最容易混淆年份的,90年代未期的包装和纸张与80年代的包装印刷一样,这导致了大量的80年未期7262冒牌货产生,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