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拼配 >

拼配简史:始于匀堆,兴于规模,意在平衡

时间:2024-09-19 15:01来源:陆离茶寮 作者:佚名浏览:
如今,有了科研理化的支持,曾非常依赖感官审评的拼配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可量化,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多,可以说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科学拼配时代。
相传很久之前的一个春茶季,茶山里的茶农按照往年惯例每天采,但寨子与外界联通的木桥因年久失修坍塌,外面的茶商就没法进入寨子收茶。
 
木桥修好后,茶商终于前来收茶时,茶农们毛料都积攒了很多,茶商从左边抓一把验茶,滋味很好,右边抓一把,滋味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同一户人家炒的茶叶为什么味道不一样?这个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为什么说拼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今天这篇专题文章,陆离就来和大家拼配简史。
 
拼配起源于均堆
 
抛开放久变质,和炒茶水平不一不谈,以今人的眼光看,同一座茶山,同一片寨子,同一户茶农,已经算是很标准的纯料了,但滋味却还是有所差异。
 
故事中的茶商倒是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每户茶农的茶地位置各异,采摘时间有早有晚,茶树的树龄大小不一等等,都是同一家毛茶滋味不同的原因。
 
知晓了原理,茶商们就把这片寨子的毛茶翻搅汇总到一起,这种能让一片茶区的毛茶滋味都相对协调统一的朴素方法,就是拼配理念的雏形:匀堆。
 
其实,那时茶商们收来的毛料来源不一,很多都存在这个问题,匀堆的手法传开后,为了保证售出的茶叶滋味均匀,茶商们的“堆"就越匀越大。
 
到后来,不同山头的春茶秋茶都均在了一起,问题也随之而来:匀进去的茶叶越杂,滋味不相容的就越多,好茶优势体现不出来,劣茶拉低了茶叶的整体品质。
 
由此,一些大茶商开始研究各个山头的特点,并有意识地将滋味相近或互补的茶叶搭配在一起,这时,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拼配理念。
 
19世纪中期,阮福写出了闻名后世的《普洱茶记》,里面除了介绍毛尖、谷花茶、紧团茶等,还首次记载了一种“改造”茶:“其入商贩之手,外细内粗。”
 
所谓外细内粗,就是将毛茶按老嫩分开,以细嫩芽尖撒面,粗老茶梗包心,蒸软了压制成型,一改以往只按季节和山头分料制茶的单一模式。这种手法不仅提高了低档茶的经济价值,也平衡了不同毛茶的品质特征,之后更是发展成了“扬长避短,显优隐次,高低平衡”的核心理念,成为了计划经济时代的主导制茶法。
 
拼配兴盛于规模
 
1953年,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三大改造,而云南大大小小的地方茶厂,私营茶庄,传统茶号自然也不例外。
 
这些被收归国有的普洱茶品牌,不能再沿用以往各自的茶号,而是统一使用“中茶”的国家商标,制茶方式也从手工作坊进步到机械生产,印级茶时代就此拉开。
 
根据云南省茶叶进出口公司年志,以及下关茶厂厂志等史料记载,三大改造后到市场经济改革前的这段时间,茶叶生产都有拼配。而从历史角度考虑,建国后政局稳定,交通也得到了部分改善,最重要的是各大茶山茶庄都收归国有,国家统一调配原料生产,跨产区拼配也就应运而生。
 
然而,在计划经济时代,作为经济作物的茶叶也远比现在“金贵”,属于国家管制的商品,因此,不区分山头品质特征,只论等级的收购原料理念,一度成为了各大国营茶厂的滥觞。
 
从茶农那收来的原料,生产前由老师傅开汤审评,按照茶叶特性的强弱划分,滋味和茶气不足的,就拼进些滋味足、苦涩强的,这就是印级茶时代的拼配理念了。
 
当时茶叶生产由国家统一规划,勐海茶厂下关茶厂、普洱茶厂昆明茶厂就基本涵盖了全省的茶叶生产,而云南这四大国营茶厂都是由中茶公司(即省茶司)领导的。
 
这就导致茶叶生产的计划氛围浓厚,云南全省所属八州市二十二县的茶厂,每年都要参加“全省茶叶工作会”,统一接受由中茶公司的领导们下达的生产计划。
 
为了保证计划的"准确性",这些生产计划往往事无巨细,包括红茶绿茶、特种茶(普洱茶当时产量较少,归属于特种茶类)等的原料收购量、调拨价格等等。
 
生产指标方面,是根据往年的出口量而定的,但这种对未来需求的预测显然是不科学的,也就经常出现供需失衡,如后世的88青就来自省茶司当年积压的7542青饼。
 
原料采购方面,中茶公司每年春茶季都会为每个产茶区下达生产计划,当时昆明、下关、勐海、景谷等主要产区,大都是就地征收茶青的。有时赶上灾年,计划又要的比较多,部分地区就会下达“原料不出县”的行政指示,例如版纳就曾设过三道出关口,需要得到省茶司的批准才允许跨地区的茶叶调拨。
 
需要说明的是,计划经济时期收取毛茶,不是按品质高低和山头名气,而是依照鲜叶的生长程度,将半加工好的晒青毛茶划分成五级十等。这一制度最早可追溯到60年代。
 
“1958年废除毛茶按季节命名成规,将春尖,二水,谷花等茶名一律按质量重新分为五级十等。1967年,质量验收制度被视为资本主义的关、卡、压,加以批判。因此收购不讲质量,收进无用的粗老茶、野生茶,甚至假茶近万担,积压在仓库多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志》
 
拼配贯穿于生产
 
1972年,是普洱茶发展的又一重要节点,从成立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茶叶分公司开始,由于普洱茶对外繁荣,唛号制度得以确立。别看唛号只是一串小小的字符,对于普洱茶界的影响却十分深远,所用配方,用料登记,制茶厂家,以及散茶饼茶都一目了然。
 
以经典配方7542为例,头两位数代表配方创制年份为75年,第三位代表原料等级为4级,最后一位数代表生产茶厂为勐海茶厂(1为昆明茶厂、2为勐海茶厂、3为下关茶厂、4为普洱茶厂)
 
在唛号投入使用后的几十年间,普洱茶的买卖就是以唛号和批次为主要特征的,也正是因为唛号的产生,上个世纪的普洱茶经典配方才能留存下来,至今仍在生产,比如7542、75727581、8653等,都是备受茶客喜爱的好茶。
 
当时的七子饼茶,大多由多种级别的原料拼配而成,其中单芽撒尖、芽叶撒面构成饼面,5-7级的茶叶构成芯茶,而最粗老的7-8级茶梗,则用来做底茶。
 
以7542为例,撒面多用南糯春茶,果胶丰富,易于成型,芯茶多来自布朗等滋味浓厚的茶区,盖底则会用粗老秋茶以控制成本,4仅表示综合用料等级为4级。
 
此外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调和茶叶口感,不同茶区的毛料经常调配,比如老曼峨老班章当时就经常被作为苦树种调配,只是不像今天这样,无法追溯到具体品类上。
 
当年四大国营茶厂里,昆明茶厂和下关茶厂由于没有设在产茶区,因此收来的原料会更杂,受当时战备物资和计划经济思维影响,库存体量也非常大。
 
如昆明茶厂的7581砖茶临沧思茅、保山的毛茶都有使用。而下关茶厂的原料则来自临沧凤庆、双江,并借助地利,成为滇西茶叶中转枢纽。
 
鼎盛时期的国营下关茶厂,单是在重庆地区的年销量就近2000吨,在西北,康藏地区也极受欢迎,茶叶年产量最高可达8000余吨。
 
1973年,省茶司专门在昆明跑马山建起拼配厂,用来简单调配双江、凤庆和昌宁等地区的红茶,并发往上海、广东这两大中国茶叶出口口岸。
 
在这里,国有拼配一厂和国有拼配二厂会将滇红和其他省的红茶二次调配,并将这些管制物资出口到前苏联、波兰乃至国际茶叶巨头立顿,换取宝贵外汇。
 
这一时期的茶叶生产中,拼配已经成为了各大茶厂的核心技术,包含感官审评、陈化探索、内质分析,是传统制茶理念与现代理化分析手段相结合的品质调剂。
 
如当时的下关沱茶,用料就可能来自三十多个县镇,还会拼进老料提升风味,拼配技术非常精湛,堪称这一时期的集大成作,之后的专题还会为大家介绍。
 
当时普洱茶虽是卖方市场,但也不能忽视市场的需求,比如传统香港市场就经常通过头盘商南天贸易公司,对普洱茶的口感提出要求,后来南天贸易公司的老板还专门和勐海茶厂共同研发了新配方8582和8592,以满足市场需求。
 
以上,就是这篇拼配小史的全部内容了。受限于交通运输,控制成本,均衡口感等条件的限制,旧时代的拼配技术总是受到制约,但还是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茶品。
 
而如今,有了科研理化的支持,曾非常依赖感官审评的拼配技术,变得更加科学,可量化,考虑的因素也非常多,可以说已经进入了精细化科学拼配时代。
 
除了大家熟知的等级拼配外,现代拼配还发展出了哪些类型?各自有哪些优势?
(责任编辑:大润大品)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普洱茶品牌 晒青毛茶 七子饼茶 勐海茶厂 下关沱茶 下关茶厂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拼配茶和纯料茶到底哪个好呢?
拼配茶和纯料茶到底哪个好呢?
拼配茶等于掺假茶吗
拼配茶等于掺假茶吗
纯料茶和拼配茶哪个好?
纯料茶和拼配茶哪个好?
普洱茶拼配的理论基础你造吗
普洱茶拼配的理论基础你造吗
普洱茶纯料与拼配孰优孰劣
普洱茶纯料与拼配孰优孰劣
拼配PK纯料普洱茶中的“令狐冲
拼配PK纯料普洱茶中的“令狐冲
普洱茶的拼配是为了什么
普洱茶的拼配是为了什么
茶叶“拼配”的含义
茶叶“拼配”的含义
茶叶“拼配”的目的
茶叶“拼配”的目的
这才是红茶拼配的终极意义
这才是红茶拼配的终极意义
普洱茶传统拼配和现代拼配
普洱茶传统拼配和现代拼配
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
普洱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工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