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PUER10000问 >

普洱茶产业如何成熟?

时间:2018-06-28 16:21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


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布朗山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新闻来源:中国普洱茶网(http://www.puercn.com) 详文参考:http://www.puercn.com/puerchawh/puerchayj/439.html历经疯狂之后,普洱茶终于到达十字路口,终于看到她回归理性,现在,我希望普洱茶真的开始走向成熟。
                ——题记
 
 
  2007,普洱茶地震
 
  进入2007年,普洱茶开始“地震”,先是普洱茶原料-毛茶突然来了一个令人措手不及的暴涨。一些诸如巴达、班章、易武、景迈等古茶区茶价飙升得令人瞠目结舌;在勐海县布朗山乡老班章村,茶价不断创造新的“神话”,去年,该村秋季“谷花茶”每公斤毛茶最高价突破400元大关,今年众多渠道传言该村春茶将从每公斤500元起价,但没想到仅仅开采几天,价格就飙到1250元。而在云南普洱茶的全部产区,毛茶价格都在上映同样的疯狂场面,普遍上涨100%、200%甚至更高。
   茶价上涨在让茶农受益的同时,也给制茶企业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据勐海县郎河茶厂厂长杨志华介绍,如此高的茶价已让众多制茶企业望而止步,目前都不敢大规模地收购茶叶,只是观望。春海茶厂的总经理韦春海说,目前在勐海有一定规模的80余家普洱茶生产企业中,看到今年春茶价格的疯长,几乎都不敢收购毛茶。
   这种观望已经充分表明,在云南方面,茶价已经接近生产商的心理极限,市场上也是直到4月底才陆陆续续出现07成品普洱茶新茶,距云南茶叶开始采摘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几乎就在同时,广州茶市却传出了另外的消息,该市场的普洱茶价开始回落。首先是『下关』沱茶,从先前被炒高的约400元一公斤回落到200多一公斤;接下来是勐海『大益』牌,其经典的高价茶品“7542”每件跌幅超过8000元。
   短短两个多月时间里,一边暴涨,另一边暴跌,接二连三的地震,让人扎扎实实目睹了什么才是普洱茶真正的疯狂。
 
 
  是崩盘还是调整?
 
  广东是普洱茶最主要的内销地之一,从2005年开始,广东的茶叶市场便呈现一派车水马龙的繁华景象。在普洱茶两个大厂的茶品出现价格下跌后,记者连续走访芳村茶叶市场、南方茶叶市场、佛山凯民茶博城等普洱茶市场,发现市场内确实没有以前那样热闹了,甚至可以用'萧条'二字来形容。目前,部分茶商都在持观望态度,而部分近期购进大益、下关普洱茶的人,则“从炒家变成了收藏家”。
   普洱茶是不是崩盘了?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一些媒体记者以及刚接触普洱茶的人,普遍对普洱茶的未来表现出担忧,加上一些其他茶类的厂家和茶商出于自身的利益,抓紧时机向普洱茶开战,一时之间,众多报纸、网络等媒体铺天盖地的出现了普洱茶崩盘的臆说。事实上现在的普洱茶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状况之下呢?几年来普洱茶价格一路高歌,目前07春茶的普通成品茶出厂价格大约为100元出头/公斤,春季突飞猛进的毛茶因为雨季来临品质下降价格也随之开始回调(夏茶毛料价格稳定在约 40~60元/公斤),与其他茶类相比较,这样的价格其实不存在水分和泡沫,并没有出现过热,连续的涨价是因为以前普洱茶存在价值被低估的情况。
   普洱茶过热只是存在于部分产品上,比如过度炒做的少数厂家的茶品、部分假冒伪劣的茶品以及部分陈年茶;而近期出现价格跳水的恰恰就出现在过热的茶品身上(例如:大益7542,一年前世面批发价格每件4000左右,今年3约最高时炒到20000出头,目前“跳水”8000,目前跳水后的价格与一年前相比实际上涨是约300%),而没有被过度炒做的茶品,并未出现降价的状况,相反,以前价值被低估了的部分茶品价格依然还在升高,这一升一降,以及众多厂家、茶商的观望和思考,非常明显地表明普洱茶产业目前正在进行自身的调整,部分产品挤掉部分水分,部分产品价格上升实现价值回归,这是普洱茶产业走向理性和成熟的开始。
 
 
  原因分析
 
  根据笔者分析,普洱茶出现目前的混乱局面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
 
  1.营销理论和宣传的失误
   在普洱茶的市场营销过程当中,一直实行的是适合于港台、广东地区的理论,也就是典型的邓时海老先生的理论,所谓“喝熟茶、藏生茶、品老茶”的普洱茶价值标准,该理论的危害在于,他通过诸多养生论调,认为普洱茶必须发酵之后才喝(包括人工发酵的熟茶和自然那陈化出来的老茶),也就是说出厂之后的生茶,必须先陈放数年甚至数十年,直接导致中国南方数年来囤积了大量的普洱生茶,而作为产地的云南,则为了销售量的提升,竟然一味迎合该理论,甚至为之推波助澜,这是普洱茶产业最大的悲哀。
   可恨的是,邓老在山东搞讲座时,竟然再次大声朗读他的这个理论(这个理论让商人赚满了腰包,深受爱戴)。笔者本身并不否定这个理论正确的一面,可是作为收藏,作为陈化,只是普洱茶饮茶文化的一部分,可以是一个重要内容,但绝对不能上升成为纲领。陈放多年之后,一片茶饼变成什么口味是个未知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收藏理论和仓储方式能左右得了的。真正意义上的普洱茶,她的存在本身就是中国古代种茶、制茶的一个遗产,是中国茶中原始的种植方式和落后的加工工艺的结合体(是茶中最原始、质朴、自然者,是鸡蛋中的土鸡蛋,理应会像土鸡蛋一样受到热捧),这才是普洱茶的真正价值所在。
   何况,由邓老的理论衍生出来的诸如普洱生茶伤胃、不能喝等等观念,就更是谬以千里。普洱生茶不能喝?请问持类似观点的人,你们有没有将近年的观音、绿茶与普洱生茶对比着喝过?投茶量、水温、浸泡时间邓完全一样的前提下,绿茶和清香型观音出现胸闷、反胃、影响食欲的程度其实都超过普洱生茶!对比之下才会发现,云南晒青茶的魅力在哪里,她的朴实、回甘、舒爽,是那些后期发展起来的华丽、淡薄的茶不能相比的。
 
  2.政府管理和云南业界的问题
   云南方面太急于做大普洱茶产业,导致在管理和引导上诸多方面都存在问题。
   近年来一味想着做出大厂、大品牌,这基本是在迎合省外炒家的兴奋点,是不合适的;对全国的消费者来说,普洱茶是一下子蹦出来的,是陌生的,大、小品牌都是不知名的,在消费过程中并不存在太多品牌价值,大厂、大品牌的概念最终变成了炒家的发动机,致使普洱茶价格在某些茶品上出现了水分,而且,出现了普洱茶发展速度过快的现实。
   作为一个刚刚出现在广大消费者面前的产品,最重要的应该是品质以及品质的判断标准,只有当人们具备了分辨好坏和真假的能力,普洱茶才能得到真正的普及,产业才真正成熟起来,而也只有做好品质才能出现好的品牌,在近年的普洱茶营销过程中,因为政府扶持所谓的大品牌,品质和品牌的先后顺序倒了过来,用品牌来代替品质,从源头开始就是一个混乱的局面。在这点上,笔者赞成将普洱茶商标全部撕掉,将主要力气花在教人如果分辨好坏的做法。况且,如果要做品牌,也应该首先树立品牌商家、品牌店,不是建立大型的生产企业。对茶来说,机械化量产和文化本身就是一对矛盾,机器打印出来的国画叫做什么?2006年开始的QS认证,真的不明白政府什么时候吃错药了,普洱生茶饼是农产品还是工业品?作为农产品的普洱茶和作为工业品的普洱茶,谁更有魅力?对茶来说,QS约束商家要比QS约束生产者来得重要得多,而目前政府的认证,主要是向着生产去的,本末倒置。
   纵观中国的茶叶市场,品质和文化品味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如果市场是由品牌控制的,那么,控制中国茶叶市场的品牌应该是『立顿』,其实不然,中国饮茶过程存在一个独特的重要内涵,那就是品饮的过程和方式——而云南长期以来在普洱茶的品饮文化宣传、推广和普及上究竟做了什么呢?诺大一个云南,谁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云南的普洱茶,云南人自己全部站在看台,看别人在演讲。是不是云南所有茶界的人士都这么想——大凡普洱生茶,生产出来就是为了囤积(注意:是囤积,不是收藏)20年再喝的?—— 如果是,云南没有大量囤积,如果不是,云南是沉默的。
   
   综合而言,普洱茶的内涵和品味在于她朴实无华,可现实中却被推上了风尖浪头,太多的商业炒做,太浓的铜臭味,可谓是杀鸡取卵,如果不加改变,对普洱茶造成的伤害将难以弥补。唯一应该原谅的是,这是普洱茶建国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形成产业,第一次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混乱和暴利在所难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产业会回到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轨道上来。
 
 
 
  十字路口:普洱茶如何走向成熟
 
  一个成熟的产业,应该具备一定的普及程度,消费者具备好坏和真假的鉴别能力,产业规模稳定或者持续增长,等等。普洱茶产业当前看来,并非处于崩溃的边缘,而是才刚刚起步,经过几年时间的开发,普通产品的价格快速赶上,完成或将近价值的回归,炒做过头的产品对价格进行了修正,宣传面已经打开,虽然销售量很大,可喝茶的消费者还没有真正开发起来……可谓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只要把握好发展的方向,终将大有可为。
   目前这个产业迫切需要改变的,笔者归纳如下:
   1. 终结普洱茶“屯货”风(可以通过减缓价格的上涨速度来实现,实际上也必定会减缓了),缓和热度,平稳市场,提倡正确的普洱茶价值观,鼓励消费者尝试品饮青茶,将“收藏”转化为茶饮的附赠品,边喝边藏,边藏边喝,化整为零,建立能确实快速消耗茶叶的销售-消费体系。这要求云南方面进行积极引导,发出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掌握普洱茶的话语权,否则,云南普洱茶中的云南这个定语实际上会退化为原料产地而非产品的产地,普洱茶将沦落为“广东普洱茶”或“台湾普洱茶”。
   2.调整策略,力求产业本身向多种方向发展,并且多种方向达成某种平衡。如果生产商全部变成了现代工厂,大量制造产品,那对普洱茶是一种缺失,政府对生产商的监管和约束要有相当的一部分转移到茶商身上,对于那些将普洱茶当成农产品的生产者,应该放宽,也就是说,发展绘图机的同时,应该发展画家。云南政府与茶产业有关的所有官员先全部派去宜兴考察学习,宜兴紫砂的内涵和品味是大师撑起来的,没有大师,没有手工作坊,普洱何以称茶!!!!
   3.规范云南省内市场秩序,鼓励云南茶商出省发展。多少人在云南卖半天茶,不知普洱为何物,不知普洱变成了什么,实在不该。
   其实更多的已经在『原因分析』一节表明,多说无益。
 
 
  后 记
 
  本文前面两节为整理近期新闻,其中也包括笔者本人的一些看法,如果数据有什么偏差,望见谅。后面两节为笔者本人所思所想,有过激之处,也肯定有错误的观点,欢迎争论,如果有人要骂,那也骂吧,当然,最好是以文反驳——
  本人写文的意思实为抛砖,百家争鸣,业方可兴。
 
(责任编辑:茶小仙)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中国茶叶市场 芳村茶叶市场 云南普洱茶 普洱茶价格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为何将普洱茶做成“圆月”
为何将普洱茶做成“圆月”
普洱茶新手该如何选择与购买
普洱茶新手该如何选择与购买
你用什么泡普洱茶
你用什么泡普洱茶
老班章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老班章普洱茶的口感特点
喝普洱茶先要了解的云南大叶种
喝普洱茶先要了解的云南大叶种
冰岛普洱茶的识别
冰岛普洱茶的识别
普洱茶的台地熟茶与古树熟茶哪
普洱茶的台地熟茶与古树熟茶哪
喝普洱茶要了解的云南大叶种【
喝普洱茶要了解的云南大叶种【
从不同角度看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从不同角度看普洱茶品质的好坏
普洱茶中从何而来的“樟香”
普洱茶中从何而来的“樟香”
浅析普洱茶的陈化原理
浅析普洱茶的陈化原理
浅析普洱茶的陈化条件
浅析普洱茶的陈化条件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