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把数字化茶山工程比作一个人,那么他必将是一个智者,是侠士,更是中坚力量。
说他是智者,是因为他天赋异禀,能目穷千里、逍遥神游、能事无巨细、过目不忘,更能统揽全局、运筹帷幄。分布在千年古茶山上的新一代无线传感器网络,就是他穷千里而逍遥游之的根本。这些传感器有的能摄像、有的能测海拔、有的能测温湿度,有的能测土壤成分;他们彼此分工,却又紧密协作,在现代化网络技术的支持下,这些传感器获取的信息时刻不停的汇成数据的洪流,延绵流淌在茶山上,流向数字化茶山的大脑——存储分析中心。现代化的机房中,海量存储器实时记录着茶山上的视频图像、气象资料、土壤变化。面对一排排的存储服务器,你仿佛能听到历史流淌进现代的嘀嗒声。不仅如此,通过计算机信息挖掘技术,我们可以从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数据中分析出茶山上每寸土地更适合种植什么种类、什么等级的茶叶。俗语说“高山云雾出好茶”,什么样的高山、什么样的云雾、什么样的好茶、好到什么程度,你都可以尽皆知晓,千年俗语,却在现代的今天第一次明了地贴近了你。
说他是侠士,因为怀他济世而忧之心,握资源而不独享,网罗天下英才而为民所用。我虽是不懂茶道之人,但我也能感受到:当你左持砂杯,静品绝世香茗,右握鼠标,网目千里茶园云雾缥缈美景,是何等悠然和超脱。也许你不仅是爱茶之人,更是做茶之人,那么你可以通过网络翻看所中意茶园的数据记录,做到每一片叶子从发芽到生长到采摘的每一个环节你都可了然于胸。
数字化茶山工程,不仅能通过网络和3G手机终端将千里之外的茶山拉到你咫尺眼前,更能为“科学普洱”的研究计划提供支撑平台。在这个研究计划中,身处云南、北京、东北、乃至海外的众多生化专家,正通过这个平台共享着采样数据、实验方案、试制设备和科研成果;正通过这个平台密切协作,研究着普洱茶的功效和机理;正通过这个平台践行着新一辈科研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不难设想,在不久的将来,当一个普通消费者买到一饼普洱茶,打开包装,会看见一个条码标签,扫一扫条码,就可以点击查看到这饼茶叶产自茶山的哪片土地;饼中每一枚茶叶生长全过程的视频记录和气象记录,采购、粗制、发酵、翻堆、干燥、分筛、拣剔、拼配,和压制、包装与贮运等所有环节的监控记录,你甚至可以知道每个茶工的工号、运输的车号。你看到的不仅是全部的细节,更是茶人倾注其中的汗水和热忱。更为重要的是,数字化茶山还是预警平台和专家系统,当监控端发现气象异常或病虫害,会采用手机短信的形式通知茶农;随着更多专家的加入,科研成果也将植入这个平台,茶农遇到问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解决方案。
我把普洱数字茶山归纳为“六化”:数据采集综合化;信息存储长期化;网络传输点播化;多点监控实时化;科学研究协同化;成果受众普适化。与前端技术特点相比,我个人更看重最后这一点“成果受众普适化”。数字茶山是一个科技成果,更是一个网聚优势力量的平台,这个平台的受众不可谓不广:政府、企业、茶农、专家……。政府,是数字茶山工程的规划者和践行者,但更是受益者,有了数字化茶山,政府可以即时掌握第一手资料,作出精准的决策;企业在数字化茶山的支撑下,可在原叶采购阶段就进行优中选优,可将生产环节接入数字化茶山,既促进标准化生产,又提升了品质公信力,扩大了品牌影响;茶农在数字化茶山专家知识库的辅导下,可从容面对各种问题,高产不说,更可以潇洒的从手机中监控茶山,一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形象,完成由“茶农”向“茶工”的转变;专家,更离不开数字化茶山这样一个优势共享的平台,在网络实验室上,交流讨论大大开阔了思路,加快了研究进度,这也是科研工作者耕耘的茶山。
说他是中坚力量,是因为他肩负着数字化精准农业示范和推广的重要使命。2007年中央1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摆在了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并且提出要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这就要求跳出传统农业发展的思维定势,以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传统农业的技术模式只是在区域尺度上进行品种选择和土肥监测,通过地区试验积累适于当地的栽培管理措施向农户推荐使用,从而形成了“传统精耕细作”的生产管理经验,但因缺乏现代科学方法的定量研究和现代工程手段的支持而形不成大规模的生产力。而20世纪80年代末由美国农学家提出的精准农业,将高新技术与地理学、农学、生态学、植物生理学和土壤学等基础学科有机结合,融现代信息技术、现代生物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一体,形成现代农田“精耕细作”技术。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实时监测,通过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病虫害、水肥状况以及相应的环境状况进行定期信息获取和动态分析及诊断,实时决策,进行田间作业的精细管理。据测算,采用精准农业技术,可以节约30%以上的肥料和农药,可使作物生产成本降低20%以上,在科学利用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产量,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污染,保护环境。精准农业是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新潮流,它使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经营,其重要特征是使各种原料的用量达到非常精确,像工业流程一样连续进行,从而实现科学化经营。发展“精准农业”的关键是加强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应时而生的普洱数字茶山,不仅应用了上述技术,更开创性的融合了新一代无线传感器技术、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高性能并行计算和数据挖掘技术。
在现代技术的支撑下,普洱数字茶山即将完成我国精准农业由概念研究向现实研究的跨越。尽管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大量开展了精准农业概念性和单项技术研究,但都未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数字化茶山工程不仅具备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链条,而且技术选择具有前瞻性。
选择茶山数字化作为精准农业的切入点,并不仅仅是对茶农业和茶产业具有推动作用,更开辟了经济作物精准农业研究的新领域,丰富了精准农业研究的内涵。目前,国内外大多数精准农业的研究都还集中在粮食作物上,主要的投入都用在现代化农业机械研究上。而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 我国农业生产就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粮食生产由原来的供求矛盾转化成需求结构矛盾,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产量也大大提高,由卖方市场转变成买方市场,质量、品质已成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粮食作物的精准农业主要体现为粗粒度地选择土肥,以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实现高产;而经济作物更适合细粒度的选择土肥,以现代化生物和信息技术提高其品质。也就是说,经济作物精准农业投入产出比高,更适合“现代化精耕细作”。普洱数字化茶山,作为精准农业研究的样板工程,必将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震动性的推广效应。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