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擂茶:
二、擂茶有哪些特点:
1、擂茶是客家人的特制饮料,其制作与风味别具特色。“擂”茶的用具是擂棍和擂钵。
2、前者取一根粗的樟、楠、枫、茶等可食杂木,长短2-4尺不等,上端刻环沟系绳悬挂,下端刨圆便于擂转;后者乃内壁布满辐射状沟纹而形成细牙的特制陶盆,有大有小,呈倒圆台状。
3、擂茶的基本原料是茶叶、米、芝麻、黄豆、花生、盐及桔皮,有时也加些青草药。茶叶其实不全是茶叶,除采用老茶树叶外,更多的是采摘许多野生植物的嫩叶,如清明前的山梨叶、大青叶(不分季节)、中药称淮山的雪薯叶等等,不下十余种。经洗净、焖煮、发酵、晒干等工序而大量制备,常年取用。
5、同置钵中。一般是坐姿操作,左手协助或仅用双腿夹住擂钵,右手或双手紧握擂持,以其圆端沿擂钵内壁成圆周频频擂转,直到原料擂成酱状茶泥,冲入滚水,撒些碎葱,便成为日常的饮料。
三、擂茶的文化形成与历史发展:
1、据说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交战,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刘备的军队吃了当地人做的擂茶后,治好了疫病,打了胜仗。
2、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即远在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3、据记载我国的饮茶的方式似乎丛开始就与粥擂茶有关,即把茶叶碾成末,掺在米中煮成粥,称为米茶,或叫茗粥。
4、秦汉以前人们饮食茗羹已成普通的习俗。所谓“新芽”,就是“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芽茶,泡芽茶自然要有好的泉水,说明在北宋以前,芽茶冲泡法已经发端了。于是拌有姜、盐等物的擂茶不仅被士大夫阶层所讥笑,南方的广大地区也逐渐摒弃不用了。擂茶在北方民间却仍十分流行,有苏辙《和子瞻煎茶》诗可以证明:“北方茗饮无不可,盐酪椒姜夸满口,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北方人举族避难江南者甚众。其中不乏“衣冠之士”,但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这样,长久以来作为中原地区主要饮料的香料擂茶,一下子跻身于江南的茶楼茗馆便成了顺乎自然的事,甚至在京城也不例外,难怪乎《梦粱录》及《都城纪胜》等文献也不能不书上一笔。
5、到了唐代,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的饮茶方面军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米茶渐趋灭迹,但茶叶中掺葱、姜、桔皮等的习俗仍存在。
6、随着岁月的推移,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却逐渐消逝,只有客家人、部分畲族人及我国西南的个别少数民族继承下来并不断地创新和光大。
7、擂茶是客家人的特产,似乎除了客家,其他地方就没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人了。
8、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以前,中原地区即已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习俗了,并且曾经风靡过全国的许多地方。
9、据有关资料记载,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仍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有的地方甚至还非常风行,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颇能说明问题。
三、擂茶的文化形成与历史发展:
1、据说三国时期,刘备和曹操交战,因久旱酷暑,致使瘟疫流行,刘备的军队吃了当地人做的擂茶后,治好了疫病,打了胜仗。
2、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是中国。即远在原始社会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时期,距今已有4700多年的历史了。
3、据记载我国的饮茶的方式似乎丛开始就与粥擂茶有关,即把茶叶碾成末,掺在米中煮成粥,称为米茶,或叫茗粥。
4、秦汉以前人们饮食茗羹已成普通的习俗。所谓“新芽”,就是“从来佳茗似佳人”的芽茶,泡芽茶自然要有好的泉水,说明在北宋以前,芽茶冲泡法已经发端了。于是拌有姜、盐等物的擂茶不仅被士大夫阶层所讥笑,南方的广大地区也逐渐摒弃不用了。擂茶在北方民间却仍十分流行,有苏辙《和子瞻煎茶》诗可以证明:“北方茗饮无不可,盐酪椒姜夸满口,我今倦游思故乡,不学南方与北方……”北宋末年,金兵南犯,北方人举族避难江南者甚众。其中不乏“衣冠之士”,但更多的是普通老百姓。这样,长久以来作为中原地区主要饮料的香料擂茶,一下子跻身于江南的茶楼茗馆便成了顺乎自然的事,甚至在京城也不例外,难怪乎《梦粱录》及《都城纪胜》等文献也不能不书上一笔。
5、到了唐代,茶叶的制作技术有了很大的改进,人们的饮茶方面军式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米茶渐趋灭迹,但茶叶中掺葱、姜、桔皮等的习俗仍存在。
6、随着岁月的推移,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却逐渐消逝,只有客家人、部分畲族人及我国西南的个别少数民族继承下来并不断地创新和光大。
7、擂茶是客家人的特产,似乎除了客家,其他地方就没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人了。
8、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以前,中原地区即已有制作擂茶和食擂茶的习俗了,并且曾经风靡过全国的许多地方。
9、据有关资料记载,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仍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有的地方甚至还非常风行,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颇能说明问题。
(责任编辑:一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