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的彝族兄弟们都喜欢喝盐巴茶。在他们中间,流行着一首歌谣:“早茶一盅,一天威风;午茶一盅,劳动轻松;晚茶一盅,提神去痛。一天三盅,雷打不动。”
云南的彝族人口分布较广,以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哀牢山区,滇东北的乌蒙山区和滇西北的小凉山一带较集中。彝族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2世纪已经出现。其先民是与氐羌有渊源关系的“昆明人”,他们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
云南彝族分为许多支系,各支系的服饰差异很大,多姿多彩。一般来说,彝族男子穿黑色窄袖斜襟上衣和多褶阔脚长裤,头前正中蓄小绺长发,并在右方扎一钳形绺。妇女头上缠包头,用围腰和腰带。
彝族流行多神崇拜。传统的主要节日有“火把节”,青年男女带着火把、乐器参加篝火舞会,通宵达旦地歌舞狂欢。
彝族支系拉乌人,结婚是既简便又节约的。男女情投意合,两人相约一起到山上各砍一背篓好柴,双双背到女家,女方父母就知道小伙子是自己的女婿了。老人便笑脸相迎,不过招待的仍是家常便饭和盐巴茶。男的白天帮助女家搞生产,夜里住宿在女家。一两天后,双双又到男家落宿,男家的父母也知道这姑娘是自己的儿媳。翌年,生了孩子,年轻夫妇才背着孩子,备了少量酒肉,一起到女家看望父母,夫妻关系就此固定下来了。这就是旧时“背篓好柴送女家”的一种婚姻习俗。
岳父岳母款待女婿的饮食中是少不了“盐巴茶”的。“盐巴茶”的冲泡方法是这样的:先将特制的、容量为200-400毫升的小瓦罐洗干净,这是煮茶的茶具。茶叶通常是清毛茶、饼茶或是其他紧压茶。将洗净的小瓦罐放在火塘上烤烫,再抓一把(约5克)清毛茶或事先敲碎的饼茶,让其在罐中烤,当茶叶被烘烤到“噼啪”作响,并散发出茶叶的焦香味时,再将火塘旁茶壶里的开水向瓦罐内缓缓冲人。瓦罐内茶水很快就沸腾起来,冲出泡沫。一般第一次冲泡的茶汁可以倒掉,因为不太干净。
第二次加开水至满,煨煮5分钟后,将用线扎紧的盐巴块(井盐)投入茶汤中,抖动一会儿提起拿走,使茶汤略有咸味。也有的是将适量的盐巴块直接投入茶汤中,再用筷子搅拌三五圈。这时,就可以把瓦罐移出火塘,再将瓦罐内浓茶分别倒于瓷杯中,一般只倒至茶盅的一半,再根据各人的口味加开水冲淡后饮用。这种茶汤色橙黄,既有浓烈的茶香,又有适口的碱味,喝起来特别能消除疲劳。一般每烤一次,可冲饮三四道。彝族兄弟喜欢边饮边煨,一直到瓦罐中的茶味消失为止。
由于彝族兄弟居住在高山峡谷地区,海拔多在2000米以上,气候寒冷干燥,缺少蔬菜,故常以喝茶的方法,来补充营养素的不足。茶叶已成了他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晶,每日必饮三次茶。彝族老乡,通常是一边喝着盐巴茶,一边吃着玉米粑粑。一家人聚在一起,其乐融融。如果家中来了客人,他们会招呼客人落座,并立即端上茶盅,一边喝茶,一边交谈。
除了彝族人喜欢饮盐巴茶之外,纳西族、傈傈族、普米族、怒族、苗族等兄弟民族,也喜欢把盐巴茶作为日常饮料,煮茶方式基本相似。此外,彝族也有饮用腌茶的习俗。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