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PUER10000问 >

栽茶与采茶历史你了解吗?

时间:2015-06-29 15:50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如今茶已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日常品饮的一部分。作为饮茶、爱茶者,倘若不了解茶,殊为遗憾。 那么栽茶与采茶历史你了解吗?栽茶与采茶历史你了解吗? 晋代常璩在公元350年左右所苦的《华阳国志巴志》中所说的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伐纣时,巴蜀将所产的茶叶作为贡品,并称园有芳酺香茗又称涪陵郡,巴之南鄙
普洱茶
 
    如今已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成为大家日常品饮的一部分。作为饮茶、爱茶者,倘若不了解茶,殊为遗憾。 那么栽茶与采茶历史你了解吗?栽茶与采茶历史你了解吗?
    晋代常璩在公元350年左右所苦的《华阳国志·巴志》中所说的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伐纣时,巴蜀将所产的茶叶作为贡品,并称“园有芳酺香茗”又称“涪陵郡,巴之南鄙……惟出茶……”。说明在三千多年以前,四川已有栽培型茶树
    茶树本性适宜生长在树荫下面,而不喜欢阳光直晒的地力。阴林下阳光小能直射,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可以弥补产量小高的缺点。
    在最适宜茶树生长的遮荫条件下,有空气温度高,湿度人,土壤肥沃,施肥多等闲素,生产的茶叶品质一定很好,但如所有条件都不适宜于茶树生产,则产量低,甚至没有产量,也淡不上质量。所以茶树栽培是产量和质量矛盾的统—。历史经验总结茶树栽培有四句话:“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关于栽培茶树方法论述较多。唐代韩鄂《四时纂要》中说: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阔三尺,深一尺。熟掘着粪和土。每穴六七粒子,盖土厚一寸强……旱以米泔浇。
    关于鲜叶采摘标准,古籍中论者较多;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云: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茶,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
    “茶芽,古人渭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而所植之生更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芽长为上品,此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雀舌、麦颗者,极下材于”。明代屠隆认为:釆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从现代茶树栽培学观点看来,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采摘标准 栽培型 普洱茶 普洱 茶树 茶叶 饮茶 历史 采摘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历史上的茶痴有哪些
历史上的茶痴有哪些
历史上最悠久的斗笠杯
历史上最悠久的斗笠杯
带你了解茶的历史
带你了解茶的历史
翠华茶的历史
翠华茶的历史
藏点茶将记忆和历史收藏起来
藏点茶将记忆和历史收藏起来
向阳云和桐木陈茶被俄罗斯伊尔
向阳云和桐木陈茶被俄罗斯伊尔
北宋汝窑瓷器的发展历史
北宋汝窑瓷器的发展历史
红碎茶历史与分类
红碎茶历史与分类
细数历史上的皇家贡茶
细数历史上的皇家贡茶
清代青花瓷历史
清代青花瓷历史
武夷岩茶的历史
武夷岩茶的历史
紫砂的历史根脉
紫砂的历史根脉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