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常璩在公元350年左右所苦的《华阳国志·巴志》中所说的早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率南方八个小国伐纣时,巴蜀将所产的茶叶作为贡品,并称“园有芳酺香茗”又称“涪陵郡,巴之南鄙……惟出茶……”。说明在三千多年以前,四川已有栽培型茶树。
茶树本性适宜生长在树荫下面,而不喜欢阳光直晒的地力。阴林下阳光小能直射,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丰富,可以弥补产量小高的缺点。
在最适宜茶树生长的遮荫条件下,有空气温度高,湿度人,土壤肥沃,施肥多等闲素,生产的茶叶品质一定很好,但如所有条件都不适宜于茶树生产,则产量低,甚至没有产量,也淡不上质量。所以茶树栽培是产量和质量矛盾的统—。历史经验总结茶树栽培有四句话:“艺而不实,植而罕茂,法如种瓜,三岁可采。”
关于栽培茶树方法论述较多。唐代韩鄂《四时纂要》中说:种茶,二月中于树下或北阴之地开坎,阔三尺,深一尺。熟掘着粪和土。每穴六七粒子,盖土厚一寸强……旱以米泔浇。
关于鲜叶采摘标准,古籍中论者较多;宋代赵佶《大观茶论》云:凡芽如雀舌、谷粒者为斗品,一枪一旗为拣茶,一枪二旗为次之。余斯为下。
“茶芽,古人渭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而所植之生更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其细如针,芽长为上品,此其质干,土力皆有余故也。雀舌、麦颗者,极下材于”。明代屠隆认为:釆茶不必太细,细则芽初萌而味欠足。从现代茶树栽培学观点看来,这是有科学道理的。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