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知识 > PUER10000问 >

什么是茶人和茶商

时间:2019-07-10 10:57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浏览:
茶人,过去在日本是茶道艺术家,从事教育,表演,修行。茶商则是贩卖,茶具,茶叶。两者能不能融合呢?当然能。艺术存在生活每个细节。艺术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茶人关心的是茶、茶器、茶品的本身,会自己种茶,制茶,选茶,做茶器,制茶品,乃至精神文

茶人,过去在日本是茶道艺术家,从事教育,表演,修行。茶商则是贩卖,茶具茶叶。两者能不能融合呢?当然能。艺术存在生活每个细节。艺术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回归生活的。人关心的是器、茶品的本身,会自己种茶,制茶,选茶,做茶器,制茶品,乃至精神文化的传播;而茶商,关心的是茶、茶器、茶品的流通和盈利。既能做好茶人,又能做好茶商,真不容易啊。
 
千利休就做到过。
 
中国茶事活动是以茶为核心展开的,丰富的茶叶品种,变化多样的制茶法,也保证了这一点。日本茶道虽然有了一整套的仪轨精神,但是在茶的品种与制法上是非常单一的。这与日本特殊的地理环境有关,狭长的岛国,多火山的地貌,都不利于优良茶种的普及。日本著名的产茶地区仅有近江宇治与静冈两个地方而已。同时,在制茶法方面,一方面受到品种单一的影响,另一方面茶事活动长期局限于保守的社会上层,革新动力不足。再者,日本没有大宗的茶叶外销与长途贩运,也限制了茶叶制法改良。基于上述原因,日本茶的品种单一,蒸青茶占了绝对多数。末茶分为浓茶、薄茶两大类,主要区别是拼配配方不同。末茶之外有煎茶,依据采摘时节与遮光与否依次分为玉露、煎茶、番茶。其实,末茶就是玉露磨制而成的,本质上末茶与煎茶并无不同。
 
中国茶道讲究茶气,中国茶道生产环节,如茶叶的种植、初级加工和日本茶道有巨大不同。首先要天时地利,选择合适的气候天气、地理环境。道家具体落实到风水堪舆等。这是战略层面。比如从气候来说,清明前后的茶,品质差别很大,清明前的茶,特别能补充人体的气和神。从地理环境来说,一般情况,海拔越高,山势越峻峭,温度越低,污染越少,茶树的生长越慢,吸收的天地精华越多,叶片越肥厚,茶韵越是醇厚悠长。比如普洱里面的高海拔古树茶,还比如武夷山正岩的岩茶,安徽浙江地区高山上生长、农家自制的绿茶
 
其次,茶叶的选料和加工非常重要,也是六大类茶的主要区别了。选择芽头,嫩芽,甚至等级高的茶,往往在加工方面需要投入较多的精力物力财力,相应的采摘成本、加工成本也就大。制成后,茶的外形均匀好看,汤色通透,让观者有直接的感受,相应的价格也就高。等级高的茶,也容易泡出标准的色香味,从而发挥出茶作为饮品乃至药物的一般的功效。嫩芽制成的茶,一般口感都较为鲜嫩清新,喝下去后气往上走。粗老叶梗制成的茶,口感淳朴厚重,喝下去后气往下走。茶气下去后延任脉方向下去多深,在何地展开。再翻上来怎么展开,这个是中国茶道独有的。
 
而中日茶道亦有共同点。比方茶,本质是草木,是药物,好的药物可以药到病除。好的茶人,要保证茶的品质。茶的作用能否发挥,要靠茶商的流通,并且以最适合的形式呈现出来。好的茶商,要使得客人买到的茶,都是喜爱的,心里喜欢,茶的作用就发挥了大半。如果说能够把喝茶的人,卖茶的人,以及茶,融为一体,那么就是体相用的统一,就是人和茶韵,就是圆满。这一点在中日茶道艺术中尊重这个。
日本茶道在客观上是不可能以品鉴茶品为核心展开的。那么整个茶事活动的核心是什么呢?茶人。日本茶人的工作绝不止是在茶会、茶席上点茶。甚至可以说,点茶只是茶人在茶事活动中的一小部分工作。日本茶道发展为一种综合审美艺术,要求整个茶会在茶器、环境、礼仪上的完美。而茶人就是完成这一系列要求的创造者。
 
以日本茶道代表门派三千家为例,除了茶道本家外,还世袭统领了十户工艺世家。这些工艺世家包括了造园、制陶、竹木工、金工、细金工、织染、漆器等等,涵盖了茶事活动所需茶道具的方方面面。人的核心作用由此可见。这些工艺世家在茶人的指导下贯彻茶人的设计意图,制作茶道具。茶人的审美观就得到了忠实的体现。反之,茶道具的审美价值高低,也直接影响了茶人的声誉与地位。
 
当然,制作单件茶道具是不够的,在茶会准备阶段,茶人还要考虑整个茶会装饰风格的能够烘托出茶会的主题。这就要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道具组合。定做、商借,都是茶人的主要工作。因此,为了一个普通的茶会也要准备一个月左右。如果是高规格的茶会,准备半年是很正常的。这种设计工作都是需要茶人有较高的审美品位的。  
 
不仅是审美格调,茶人在茶会前还需考虑客人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茶品的浓淡,料理的口味(正规茶会包括了一顿怀石料理)都是不容忽视的。而日本民族的性格较为内向封闭,预先知道的客人情况是很有限的,茶人要在有限的资料里揣测客人的大致喜好。这种对人心的分析考验的是茶人的阅历与经验,因此许多优秀的茶人同时还是大名的政治顾问、外交使臣。
 
特别值得一体的是,日本茶人对禅学的修养是支撑起茶禅一味的内在力量。日本茶道之祖村田珠光是禅门临济宗弟子,曾从大德寺主持一休和尚学禅。其后,茶人都与禅门有渊源,入寺参禅是茶人不可或缺的修行。那么茶人的禅学修养是如何体现的呢?不是在茶会上的应对使用话头公案,更不是对客人谈经说禅——实际上茶人与茶客在茶会上只有程式化的几句对话而已。茶人的禅学修养体现在他的行动举止,他选择茶具的品位与风格,茶会插花的形制设计,甚至是他为茶品茶具的命名(日本茶道中对茶品茶具的命名是茶人很重要的工作)。茶人的禅学修养是要不著形迹地体现出来的,这一点是符合禅宗不立文字的特色的。可以说,一个成功的茶会本身就是一段没有文字的公案。
  
日本茶道的整个审美情趣就是由茶人决定的,整个茶事活动就是茶人内在素质、修养的体现。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茶人是日本茶事活动的核心。这种情况时有利有弊的。其利在于:茶道传承较有保证,仪轨较为完整,审美情趣较为丰富,能够体现出有个性的审美趣味。其弊在于:容易导致“道具茶“的流行,对茶本身喧宾夺主。修养不足的茶人就以珍稀的茶道具掩盖内在修养欠缺,而且单调的茶品也容易使茶会脱离了茶的主题。家元制的确立更是把茶人的创造力限制住了,父子、师徒的传承方式导致仪轨的内在精神被形式所束缚,有形式化的流弊。特别是禅宗精神在一般茶人中渐渐地消失了
何为茶修?我理解的茶修是以茶道的艺术手段吗,陶冶身心,完成人格再塑造的修行。
 
在中国,茶的文化从属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我们中国茶叶的种类有六大类,数千个品种。因此在中国我们的茶艺一定是多姿多彩的。有个各式各样茶修形式,形形色色的茶道形式,许许多多个性迥异的茶道艺术家才对。然而目前中国社会上的茶修,多见下文世人揶揄的形式。
 
“ 于是乎,君不见,燃柱梵香、打坐合十就是禅茶一味了;穿件麻衣、戴个手串、轻声细语、一本正经的就成茶界大师了;一张案几、一排茶具、一把古琴、一捏兰花指就称茶道了;摆几个装腔势,拍几张茶服照,写几篇空灵文就曰茶修了。茶道艺术形式不伦不类,其实这样做派的茶人也难,身穿长袍不利索,一年四季带个麻或纱的围巾,多热也是这般行头,确实既辛苦又不轻松。
 
我理解的中国茶道文化,上者通艺体道,通艺悟道,通艺成道,下者亦可滋养身心,敦睦人伦,延年益寿。中国茶道文化其理论根源可上漱道庄子的养生主,庖丁解牛,通过用心处理一项技艺学道,体道,合道,成道。儒道同源,但是儒家化道为礼,礼即秩序,有上下级,尊卑之分。佛家的禅宗文化,提倡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由此可知中国的茶修,至少可以有三条路可走。并且根据文化的不同茶修方式会不同,心法出由也会不同,最后修行出个的个人气质也会不同,儒家仁而爱人,敦伦尽份,道家逍遥自在,游刃有余。禅宗 恢弘豁达,具大丈夫气。以上三家茶修,不管是造就出哪种气质的茶人,这样的人都具有追求质朴、自然、清静、无私、平和,但又常常有些浪漫精神和浩然之气。这样的茶人有益社会,有益于家庭,有益于自身。
 
中国人原本就是天人合一的民族,你看我们中国儒家茶文化中天、地、人是多么和谐,你看这一杯茶里,高的让出低的,大的让着小的,中国人之间那种谦恭礼让、顺天敬人,在一杯茶中会表现得是多么完美!
 
中国传统儒家茶修,可以采用大学修行次第,先说《四书•大学》原文:“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齐家,齐家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这个修行次第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格物之始在于慎独。慎独,我的老师是这样教诫我。慎独就是你一个人时,你自己在干什么,众中观自语,独坐照自心。不欺心。不自欺,才能格物欲致良知,真心.使自己的思想诚恳.。正心:端正心思。这几项是普通人修养自己的次第。后几项不同社会层次人的是士人有身,大夫有家,诸侯有国,天子有天下,简单介绍如下:士修身,指士人努力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技艺,完成修身。大夫齐家:家可比公司或单位,齐家把单位管理好完成修身。诸侯治国:国家是指一个或几个省,诸侯治国是通过把一个或几个省管理好,完成修身。天子平天下:天子通过使天下太平,完成修身。与我们一般人相关的修身过程:慎独. 格物欲、致良知、诚意、正心、修身。通过儒家茶修体系。他的人培养后的气质,我个人想象有点像圣人。圣人的气质见于《论语》: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译文释义:起初远远望见他,觉得很庄重,接近之后又觉得很温和,等到听他说话之后,又觉得他义正辞严,一丝苟且也没有。君子应如此,茶人亦当如此!
 
而现实生活中,我的一位朋友也确是这样思考,这样实践的。她认为:茶修始于慎独,慎独是自我的觉知和觉悟,是自我的约束和修正。君子应慎独,茶人亦应如此!爱茶人于一杯茶里修习自己,借茶修为,以茶养德。无论是茶里还是茶外,台上还是台下,都有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泡茶的专注静定,就是修养茶人的习性,内外统一,恭敬平等。对于中国当下茶文化的表达,探索,努力的践行,希望无论是茶席的安排,还是行茶的仪轨,还是对茶汤的呈现,都是体现着茶人内心审美和综合修养!泡茶首先是一个人的事,是人与茶自然而然的一种融合,致心一处,修得静定,超然物外,喜乐自知!品茶一定是众享的幸福,重在交流,学习,互动!泡茶、品茶就是融入到生活里的日常滋养,是简单在自然的发生!借一杯茶安顿当下。一切美好的品格在生活中践行!

(责任编辑:润生)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茶道文化 六大类茶 中国茶道 中国茶叶 茶文化 古树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如普洱老茶一样淳朴的茶人赵延
如普洱老茶一样淳朴的茶人赵延
年过半百的追梦茶人陈升河
年过半百的追梦茶人陈升河
茶道入门三篇(爱茶人必知)
茶道入门三篇(爱茶人必知)
云南将办红茶节 全球茶人觐拜
云南将办红茶节 全球茶人觐拜
云南临沧将办红茶节 全球茶人
云南临沧将办红茶节 全球茶人
茶人须知的13种茶具使用方法
茶人须知的13种茶具使用方法
台湾茶叶专家出席2016都勻毛尖
台湾茶叶专家出席2016都勻毛尖
台湾茶叶专家出席2016都勻毛尖
台湾茶叶专家出席2016都勻毛尖
投缘的紫砂壶 一直是爱茶人的
投缘的紫砂壶 一直是爱茶人的
茶人 茶仙 茶奴
茶人 茶仙 茶奴
茶人闻香凤庆奏响交融发展新篇
茶人闻香凤庆奏响交融发展新篇
各界茶人齐聚凤庆觐拜中华景秀
各界茶人齐聚凤庆觐拜中华景秀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