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人们为什么喜爱喝茶吗?你知道喝茶到底能带来什么好处吗?你知道为什么茶叶的口味都不近相同吗?你知道为什么1992年在香港举办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颁发的《维多利亚宣言》指出,世界上最健康的第一饮料是绿茶吗?
想知道确切答案,那就少听少看那些茶营销的心灵鸡汤,多看些理性的科学的关于茶的“化学知识”吧。今天叶子会在接下来的篇幅中告诉你一些茶的正确知识:茶叶的核心——茶多酚。懂了这些,你在茶友圈里就能混成半个茶专家了。
茶多酚这类物质,没有说白时很神秘,说白了就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特性。这个问题,是个既感性又理性的问题。感性的,在于这类物质受到我们的生理(味觉)和心理(每个人感受和体验的差异化)的双重影响,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而理性的,因为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于茶叶当中的一类化学物质,根本而言茶多酚就是一类化学物质的特性。
这里尝试从以下的几个关于茶多酚的基本问题,逐一进行解答,让大家能有个基本的概念。
茶多酚是个什么东西?
茶多酚这类物质的含量占到整个茶叶干物质的18%~38%,换言之,就是一斤干茶当中含有约100g到200g的这种物质。更重要的是,这种物质可以迅速溶解于热水当中,于是我们泡茶饮茶时能够充分吸收和利用,从而对我们人体的起到特定的保健功效。
茶多酚的组成
进一步对茶多酚进行细分,那么还可以简单的分为儿茶素类、黄酮及黄酮苷类、花青素和花白素类、酚酸和缩酚酸类共四大类别,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儿茶素,约占到了茶多酚总含量的70%,于是我们在讨论茶多酚时,很多时候可以重点讨论当中的儿茶素。
不同茶类的茶多酚有什么不一样?
不妨假设某一个茶树品种,同时摘的同一批茶树鲜叶,按照六大茶类的加工方法,分别制成了六种茶,那么这六种茶,其茶多酚的含量可简单的依次判别为: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黑茶,对应着口感,就是从浓到淡,从强到弱的次序。随着茶叶发酵程度越大,茶多酚被氧化的就越多,含量就会变得越少,从而使得刺激性口感变弱。
所以所谓喝红茶、普洱茶养胃的说法并不正确,科学的说法应该是红茶的茶多酚氧化后持续弱化,所以对胃的刺激性也相应大大减弱。
茶多酚的发酵
发酵是茶多酚转化的过程,自然的我们想问:茶多酚被氧化减少了以后都变成了些什么物质?按照发酵程度的轻重,茶多酚转变成了茶黄素(TF、亮黄色)、茶红素(TR、深红色)以及茶褐素(TB、暗红色)三大物质。这三种物质不但具有味道,还是茶汤颜色的主要组成物质,也正是由于这个转变的程度不同,我们所喝的茶汤才有了从黄到红、从明到暗的颜色的过渡。
不同环境下的茶多酚含量有什么差异?
(4)对应于海拔高度:通常而言,在500米海拔往上,相对而言,低海拔所产的茶要比较高海拔产的茶,所含的茶多酚要多;
茶多酚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茶叶有非常好的保健功效,很多人说茶是21世纪的一种纯天然的,健康的饮料。根据研究,茶多酚的保健功效表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宛晓春著《茶叶生物化学》,P322,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
(1)抗氧化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茶多酚可以提供丰富的离子H+,可以消除人体内的过多的自由基,起到了人体自由基清除剂的作用;
(2)对心血管疾病有很好的影响。具体可以调节人体血脂的代谢,抗凝促纤溶以及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3)抗变态反应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
(4)防癌抗癌及抗突变作用,主要通过抗氧化、调节人体基因表达,抑制肿瘤转化、增生的途径起作用;
(5)抗菌抗病毒及杀菌作用;
(6)消炎、解毒及抗过敏作用;
(7)抗辐射损伤的作用。
(责任编辑: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