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庄是自做成品茶的作坊兼出售茶叶的专业商店,民国时期最能反映宜昌茶庄特色而又最有名气的应首推“天昌茶庄”。
1988年夏末的一天,笔者在北正街侧旁一小巷民房里,采访到1929年进入茶商行列的王新三老人。在他家经连续两天的访谈,记录了他所知道的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初宜昌城里茶庄行业情况,尤其是天昌茶庄的经营特色。
天昌茶庄为汉阳人李丽泉开办。李于1916年来到宜昌,开始在旅馆当茶房,后又与人合资开百货店。于1927年在二马路租了间屋,开办了天昌茶庄。李丽泉半路改行,对茶叶买卖毫无经验。开办之初,出售的茶叶品种单一,又不合宜昌当地人口味,以致门可罗雀。李不甘心就此罢休,他于1929年聘请经验丰富的老茶商、王新三的父亲王笃生为他店管事三年,月薪银元30元,用人力包车接送上班。
王笃生出任不凡,更换了制茶作坊掌作师和一批懂行的宜昌茶工师傅。扩充进货渠道,利用与产区茶商的老关系,购进价廉物美的适销货。同时,特别注意制茶作坊加工质量,成品茶的“白毫”茶就要有“毫”,“银针”茶就要有“针”,并且增加了茶叶的花色品种。促使被动局势很快得到扭转,天昌茶庄长足进展,信誉与日俱增。
李丽泉在商运亨通,获利甚丰的前提下,在商业繁华区通惠路建了一幢三层带平顶的楼房(今解放路邮政报刊门市部),天昌茶庄迁移到这幢新楼。迁入新址后,“天昌”生意更加兴隆,特别是新茶上市时,门庭若市,店员们应接不暇。
正当天昌茶庄兴隆之时,抗日战争爆发,李丽泉见局势紧张,便将“天昌”迁移到四川万县租房营业。
1945年日本投降后,老板李丽泉带着天昌茶庄的大部分人员迁回宜昌,少部分人留在万县,由其侄李万章负责办天昌分庄。遭日寇破坏的宜昌,几成废城,通惠路一条街建筑物毁之大半,而幸运的是天昌原址楼房依旧,经修整后便于当年10月复业。重振旗鼓的天昌茶庄,其规模之大,商品之多,收入之丰盈,仍无愧为同业榜首。
天昌茶庄除有一般茶庄经营方式外,更有超出同行的独到之处。如掌握季节适时采购优质毛茶,派人深入产区,到乐天溪收购“溪茶”,到宜都收购鹤峰、五峰等地运出的红茶、青茶等。
天昌茶庄对商品包装注意做到方便适用,大方美观。专门印制的商标纸袋上有“宜昌特产”、“天昌茶”等字样。又从上海购回圆形、方形的铁皮听子茶盒,外贴美观的“天昌茶庄”商标。听装茶多由顾客购去作馈赠亲友之佳品。天昌茶庄店主李丽泉对店员们要求,无论是大宗买卖,还是小包生意,只要顾客进门,都一视同仁,礼貌相待。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