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台北新生南路的紫藤庐,只要是爱茶一族,心里都会升起由衷敬意。这个最早起名“尊德性宅”后因门前紫藤攀绕而改名“紫藤庐”的茶艺馆,位于台北繁华街区,却被绿荫遮蔽到不见建筑只见绿色的去处,号称台湾茶文化典范,它又是社运积极份子及批判性学者的聚会场所,有许多文化团体在此不定期举办座谈与展演。此特殊的组合造就了紫藤庐独特的人文历史精神与文化魅力。钧天坊创始人王鹏说:如果,你没去过紫藤庐,那等于没有去过台湾。周渝先生则是此间主人。
有幸于钧天坊聆听周渝先生讲《茶汤与中 国古典哲学》的讲座,结束后,随师父及几位 师兄一起前往贵宾二楼,拜会周先生。
入门间,周渝已侯在桌边,一贯的温文尔雅谦虚和蔼,落座后,师兄先跟大家汇报了上次在台北,随周渝参观紫藤庐的感受,情境交融,让没有去过紫藤庐的我,即刻被感染,原来紫藤庐的一盏茶,可以让以理性著称,作为建筑设计师的师兄,几近落泪。如何会有如此感性的体会,不觉侧耳细听起来。
从下午开课提问阶段到晚间的小众雅集,一直和周渝有交流,周先生不再拘泥,侃侃而谈,他自己家学渊源,以儒传家,他也以自己喝茶、品茶的经历更加能将张子的学说应用到日常中去,所以这次分享的也恰是这部分的内容。对于如何讲课,他个人更倾向于边喝茶边谈感受。因为茶有安静的功用,静心后更能引发灵感,提升创造力,中国人的茶,功用于生活,又可从生活升华至精神,更能迸发艺术灵感。他说,茶,是家事、世事乃至艺术的纽带。哪些茶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现在的自己,他也清楚明白。笑谈,上次夜半到何作如先生家做客,何先生客气,泡了老红印给他喝,他一喝,就知道没法早睡了。周渝说,老红印还是很强壮,砰地一拳打出去的感觉,那夜他三点多才睡着。周渝又说,我年纪大了,身体恢全靠睡眠,睡不好,就会很糟糕。
老红印还是年轻,百年的老茶就不会,宋聘九十来年,就不会。他之所以推崇老茶,也是自身对老茶的体会有感而发。老茶因为岁月的沉淀与转化而产生的药性,会引发很多我们平时不愿面对的生命创伤,茶可以让人安静下来,有勇气面对自己的那些不堪,疗愈不是遮掩过往,而是清楚知道,超越不堪。话说至此,周渝请来自台北的Nico游师姐为我们泡他的私藏,八十年的老茶,他说大约来自易武产区。大家静声屏气,看着游师姐烧水沏茶,一杯入口,缓缓咽下,喉舌回甘,若冷泉,茶汤醇厚中略有清凉,随喉回味,平常夜间八九点多, 是我平时最犯困的时候,而这丝凉意却醍醐灌顶般,精神起来。
周渝赠给开尔师父一饼自己题字的名为“真人御风”的易武料茶饼,以示恭敬。开尔师父说一定转给师父上人,也请周先生谈谈对武夷山及炭焙 乌龙的看法,(筹建中的武夷山十方学堂也带着传播传统文化,筑巢引凤的使命),周先生说,三学中,朱熹的理学;王阳明的心学;他本人更倾向于张载的气学。炭焙乌龙回归是需要技术非常好的制茶者来实践此事的,周先生说,年轻时他也尝试焙火,但被木炭弄得火气很大,伤了身体,所以力行很难。木炭焙火的穿透力强,乌龙茶可以久存。随后他拿出一个墨绿色小罐,说这八十年代的冻顶乌龙,今天谈论至此,不妨再喝一种他的私藏。
大家欣喜之余,又谈及两岸文化交流中,让内地人很羡慕的台湾的传统文化未断,没有文革的浩劫及改革开放一切为了GDP等因素对传统文化的摧残。周老师说,台湾也有类似的文化禁锢的时期,不过时间不长,也没有如此大规模地从根上切断传统文化的脉络,所以文化还是保留了多样性。
此时,跟周渝一同赴京的王师姐,取了沉香来点,一时间,红土水沉的清雅之气弥散,沁人心脾,加之周先生的慷慨分享,师兄们敞开心扉,问及时下热播的电影《归来》,它所反应的文革创伤的主题,她说父母辈的人,刚好是年轻时经历此段历史的人,但似乎有意无意,不愿论及此段遭遇,沉默的大多数一样,集体不说。最近有报道说:文革时的红卫兵向教授道歉,却被教授拒绝的事件。不知道周先生如何看待?周渝说,只一声道歉,没有实际的行动,是不能被接受的。他说,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被抓捕的人遭受种种非人折磨要求供出同党,最后这个被供出的同志遭到枪毙的死刑,而供出他的这位,出狱后,默默承担起被枪毙一家的生活,穷其一生赎罪。说到这里时,我看见周渝双眼满 含热泪。他又说,生命里的创伤是人人都会有的,更是每一种文明都会遭遇的,是否能将创伤正视,转化成救赎的动能,生生不息,才是一种文化得以生存发展的根源,一味的掩饰,是长久不了的。
说到我们的文化,此刻的他宛若赤子,又说“我只能竭尽诚恳地做我这代人应做的与能做的事,希望先能在我们身上层层脱去历史的负面印记,至于这种努力对更年轻的一辈有多少意义,不敢说;但至少能帮助他们了解我们生存的民族与文化内在延续与积累的某些深沉的问题罢”。
听到此,不由想起横渠的传世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原来周先生说的推崇张载,是身体力行的实行,与师父上人的“实行 证道”一味也。难怪,师父上人会请负责十方学堂设计的师兄去拜会周渝先生,由此结缘。善哉善哉!
夜也深沉,人亦沉醉,在茶的余韵,香的余味里,大家恋恋不舍地向周渝先生告别,温文尔雅一如初见,但经过深聊,此时对周先生的崇敬更是加重加倍。受教于斯,感恩之余,将周先生所谈及的片鳞只甲分享给每一位有缘读此拙作的有识之士,时不待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各行各业的英才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并不是生活条件好了,我们的未来就后顾无忧了,忧患始于安乐,我辈需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