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四川和重庆地区目前主流的老茶客而言,沱茶占据了自己几乎关于茶叶的大部分记忆。对于这种形状圆厚,内里有个窝的紧压茶是如何出现的,川渝地区坊间有一种传言,说是当年私商利用下关沱凹陷部分塞进鸦片走私进川,鸦片脱手后,大肆推销下关沱,却也歪打正着开拓了川渝茶市。
关于沱茶最早的记载在《中国名茶志》一书已经说得非常明白:沱茶,创制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 年),本产于滇西南茶区,因为新中国建立以前只在下关加工和集散。 1908年以前,销往四川的茶叶多为散茶,从易武到大理的一千多公里山间马道上,有源源不断的毛料从西双版纳、临沧、思茅、保山运送到下关进行加工和销售。当时茶叶由马帮驮运,长途跋涉加风吹日晒,茶叶非常容易因为受潮而破碎,茶商因此得默默忍受巨大损失。
从清代开始,下关精明的永昌祥、鸿兴源、长兴昌、复春和、复顺和等商号就以擅长揉制紧茶而闻名。永昌祥首次模仿景谷团茶(又叫姑娘茶),在此基础上又进行改进,创制了碗臼形的“砣茶”(云南人习惯将圆 形的块状物体称为“砣”),碗形砣茶窝部透风通气,能够防止运输过程出现的霉变。
这样一来,运输过程中,即便茶叶经过重压也不易受损,密度变高之后,茶叶也不容易受潮导致条索散架破碎了。 就这样,“砣茶”开始从昆明、昭通销往四川的宜宾、泸州和重庆等 地。也是因为宜宾这个地区处在沱江流域,长江的汇合处,茶商为了能够更好地将砣茶销给当地人,便大肆宣扬沱江水泡出的下关茶“香高味醇 品质最佳”,久而久之,下关砣茶便成为四川人口中的“沱茶”,并且约定俗成地把“云南沱茶”等同于“下关沱茶”。
当时,永昌祥加工的沱茶选料讲究,制作精细,他的沱茶在四川享有盛誉。《续云南通志长篇》记载:“全川(四川)人士,盛称永昌祥的下关沱茶,村镇茶肆,亦以其名标榜。”1925年,下关沱茶销往四川的量约为1500担,1937年约为2500担,抗日战争时期曾年销量高达万余担。 那时候的四川,人们礼尚往来之间无不以互相馈赠下关沱茶为时尚,更加以能够有下关沱茶出手而为荣。
下关沱从诞生之日起至今,始终是以川、渝为主要市场,在四川大小茶馆大受欢迎。民国年间,一位文人雅士陈邦贤在他的《自勉斋随笔》中有这样的描述:“四川一带饮茶之风盛行,以沱茶为最多,沱茶又以下关的沱茶为上品,茶味颇浓,颜色呈金黄色,而且耐泡。”从这些史料上不难看出,下关沱茶已经成为四川地区人们人际交往、家庭饮用、茶馆经营的最受欢迎的茶叶,同时也是最具备代表性的云南茶叶形式了。
重庆人大多喜欢喝茶,而喝茶一定都是沱茶。沱茶泡出来特别酽,其味道特别浓,刺激性也就特别强烈。特别在大暑大寒的季节,他们就喜欢让那浓烈的味道刺激口、舌、鼻、喉,然后会感到特别安逸。这也是重庆这边喜好味道重的饮食习惯有关,“下关沱一是价格不贵,下关沱味道会更重,更耐泡,更香,而且有种云南茶代表性的烟香味,长期以来,已经成为记忆里的唯一味道。”重庆茶龄30年的老茶客陈老先生说。“毕竟大叶种茶的内含物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会相对更高,味道更重,相对而言更耐泡,用重庆话来讲,就是“更霸道”些。”
从1991年起,随着“松鹤”、“宝焰牌”、“下关”等商标获准注册,下关沱茶开始进入打造品牌的时期,在川渝不仅仅有了巨大的占有量,其明星经典产品在当地还有了巨大的品饮粉丝团。因为,沱茶这种高性价比的茶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以消费为主体的,即使在它最大的川渝市场,想找到保留下来的10年前 或者20年前的下关沱,也依然很难。“这边的消费群体还停留在绿茶思维模式上,每年供货过去的下关沱茶,生产日期写着5月的一定比8月的难卖,他们想要买最新鲜的沱茶,源源不断的供货会不断进来,日期老一些的沱茶没有卖掉在当时会有一定库存量。”下关沱茶集团总经理陈国风这样说。
到了2006、2007年,因为普洱茶收藏和投资价值的被过度放大,从广东过来了很多“背包客”,专门收购 这些日期“不太新鲜”的下关沱茶, 转手就能在广东市场至少翻一倍价格出手。于是投放川渝市场的下关沱还没来得及摆上货架,就迅速被“背包客”们抢购一空,川渝茶客在2006年出现无沱茶可喝的状态。陈国风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茶叶店门口排起了长龙,每个人都要凭身份证限量购买下关沱茶,这简直是计划经济时候才能见到场景,可见当时我们产品在当地的热度。”
从2008年开始,下关茶厂专门制作出了“川渝专供”的专销产品,包括酽缘沱、川渝沱,都是这种类型。而“甲”也不再是单纯的等级之分,成为了下关沱茶的品类。虽然很多其他企业也会制作属于自己品牌的甲级沱茶,但只要你张口说要买甲沱,那么店家一定拿出来的都是下关沱茶,对于甲沱这个概念,所有人都已经将下关沱茶深入到心底了。不难看出,长期以来,主要销往川渝地区的产品还是甲级沱茶,甲沱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下关沱茶的代名 词。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