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普洱茶崩盘,至今,刚好十年。
十年来普洱茶无论从种植面积、产量以及均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对于行业中游的普洱茶商来说却愈感蹒跚难行。商业环境的恶化一方面受到经济与政策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行业核心价值观的丢失造成的!2000年,可以算是当代普洱茶元年。从这一年开始,境外商人利用文化和资本的优势,将普洱茶市场由境外转移到内地,从此,注定了当代普洱茶市场是一个没有基础的空中楼阁。
一方面,先进的市场行为带来了先进的观念;另一方面,纯商业化的交易不免带来了泥沙俱下的功利行为。这一时期,大量的普洱茶加工企业进行了较为彻底的股份制改革,使濒临死亡的茶企重新迎来了生机,但同时也开启了外行指导内行的普洱茶生产加工模式。外行指导内行生产的情况,在2007年达到了顶峰,工艺上舍弃传统生产工艺,加入其它茶类的工艺,有的甚至于将红茶、白茶压制成饼型就当做普洱茶销售。为了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加上市场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极度缺乏,普洱茶的销售大多依赖于讲故事来完成,市场上流传着千百种普洱茶故事,其中以祖先做茶和发家致富的故事居多。
当普洱茶市场热火朝天的时候,国内经济形势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中央电视台以《疯狂的普洱茶》为题,揭露了靠金融属性炒作起来的普洱茶市场,以及以此形成的巨大经济泡沫。似乎在一夜之间,普洱茶市场就被打入深渊,一夜回到“解放前”。梳理2007年开始至今的普洱茶现象,普洱茶的价值由各种千奇百怪的取向逐渐归拢为三种:1、金融属性→升值;2、文化属性→品牌、山头;3、审美属性→产品品质。
金融属性的代表以大益普洱茶为首,加上后来的雨林古茶坊等众多品牌,文化属性的代表是各种有历史因由的品牌以及依附于易武、班章、冰岛等名山各类品牌,而审美属性的代表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是因为只要求茶叶有好的品质即可,说复杂是因为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茶品质上佳。
现在的普洱茶市场与2007年相比无趣了许多。如果你在2007年去各地的普洱茶市场与从业者交流的话,你能够记录下来一本“普洱茶的一千零一夜”。如今你如果与从业者交流,应该无例外的得到“卫生”“好喝”两个答案。
任何一个厂家都不能也不敢违背这两个选项。对于“卫生”的标准行业内似乎并无异议,对于“好喝”的标准却又有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但不论是宣扬“喝着好喝就是好”的一派,还是“以感官评判为标准”的派别,都不能不承认“越陈越香”这个普洱茶基本的又是最核心的价值观。其实无论是升值还是品牌、山头还是品质,基础都是“越陈越浓越香”。难道有哪个普洱茶是新茶最好喝,越放品质越差的吗?
但这样的茶其实还真不少。理论上讲,2007年生产的普洱茶近十万吨,至今茶商、收藏家以及消费者手中应该拥有大量的十年陈茶,但当我们去寻找一款能喝的十年陈普洱茶的时候,却发现寥寥无几,大多数的十年陈普洱茶,比出厂时更难喝!因为普洱茶具有“越陈越浓越香”的属性,并不是普洱茶能够“必然越陈越浓越香”,要满足“越陈越浓越香”必须具备品种优良、工艺正确、存储恰当三个必要条件。而这三个必要条件在普洱茶从业人员当中却惊人的不被重视,虽然普洱茶的制作工艺要求清楚明晰,但各地实际的加工制作仍是“无采造法”。“普洱茶”既是商品也是产品。作为同样的产品,不同的生产者却赋予了不同的内在、外在、表现和抽象,“普洱茶”的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一朵奇葩!
对于“越陈越浓越香”这个核心价值,不同的生产者用各种不同的手法来表达。有用名山表达的,名山所产有史为证;有用名人表达的,名家所做必属精品;有用科技表达的,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有用培训表达的,我的就是好茶越陈越香不在话下,等等等等。然而有趣的是,虽然“越陈越浓越香”说明了普洱茶的旧茶品质更好,但是建厂超过十年的厂家却没有正常的旧茶商品销售。大家都在卖新茶、炒旧茶,这一违背简单逻辑的现象,在普洱茶行业,却鲜有人去质疑。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