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沱茶的创制和推广始于永昌祥商号,永昌祥的故事颇为传奇。
滇西的大理,历史上是南诏国、大理国首都,又是清末杜文秀起义时的大元帅府所在地,北可达康藏、丽江,西通缅甸,南接思茅普洱地区,是滇中到滇西之间的交通要道,军事、商业重镇。在杜文秀经营滇西的时候,离大理古城十多公里的下关发展成重要的商业中心,杜文秀起义失败后,那些亲杜文秀的商号大多被胜利者瓜分,胜利者延续了杜文秀时代的贸易传统,大理的商业并未因此受到大的影响。
那时的商业道路和商品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是有些区别的,比如,1920年以前,下关运进四川的茶叶主要是散茶,这些散茶也不经过昆明、昭通,而是直接通过凉山地区的会理、西昌(当时叫建昌)到达康藏地区的康定(当时叫打箭炉)或进入成都。
严镇圭 ,字子珍,1871年出生,大理白族小镇喜洲人。他的父亲是个武秀才,没有继承祖上当官的传统,而是经营一个叫永兴祥的杂货店。12岁以前,严子珍是读过书,练过武的,但却在12岁这年辍学进入永兴祥当学徒。当他足够强壮,可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他向母亲的亲戚借了十两银子,离开永兴祥开始了自己的行商生涯。最初他用毛驴在下关、喜洲等地倒点土布等土产,有一定积累后,加上继承了永兴祥的产业,毛驴换成了马和骡子,他开始运茶叶到四川的会理、建昌,再将四川的黄丝运回下关、大理。在这个过程中,他认识了江西商人彭永昌,彭对康巴地区、四川、江西以及长江流域的商业经营甚为熟稔。
1903年,严子珍和他的亲戚喜洲人杨鸿春与彭永昌三人合资,共集资白银一万一千多两,创建了一个叫永昌祥的商号,经营生丝、茶叶、布匹、洋货、药材、鸦片等生意。
初期,他们的茶叶大多购自巍山,有一定实力后,他们就派人到思茅、景谷、勐库采购茶叶。1908年,他们扶持下关的作坊为他们的茶叶拣选、分级。那时他们是否加工过一些饼茶、或者藏销牛心紧茶,还不明确。即使有,量也很少,不是主力产品。
1911年,杨鸿春退出,1916年,彭永昌也退出了永昌祥。尽管两家都退出了永昌祥,但他们在昆明的住宅仍然互相通联,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就在彭永昌退出的这一年,永昌祥改革工艺,生产了十担窝头型的沱茶,销往四川。试制阶段的沱茶可能仍是用思茅和勐库原料,因为那时凤庆种茶时间不长,名气也较小。从他们1923年注册的商标上我们可以看到,“本记向在云南迤西下关,不惜工本由普洱各茶山自行提办春尖普茶,发各埠销售。贵商光顾,请认招牌为记。”可见,到1923年的时候,他们还没有主打凤庆、勐库牌,而是说自己卖的是“上品普茶”。早期的沱茶由于较多地采用普洱茶,汤色介于红绿茶之间。
随后几年,沱茶在四川大卖。永昌祥开始用各种原料尝试生产。由于凤庆的茶种植未久,条索漂亮,白毫凸显,滋味却有些过分尖利,因此,他们用比较厚重的勐库茶作为主要的基茶,凤庆茶作撒面,定型成永昌祥沱茶的标准。此时的沱茶有两种汤色,上等货呈绿汤,很明显,原料考究,加工及时,芽叶细嫩。中等和下等沱茶,汤色则偏红,按严子珍二子杨克成的记述,美国人认为他是介于红茶和绿茶之间的产品。
最初,严子珍派他的侄子严钦(严志成)在昆明负责分号事务,后来,永昌祥业务扩大,他们把总号迁到昆明,总号业务逐步交给长子严(严燮成)办理,严子珍更多地关注家乡和地方的公益及慈善事业。他和喜洲同乡发起创办下关电站、喜洲电站,带头捐巨款给抗战前线,修桥浚河,兴建平民工厂,主持在喜洲建设小学、中学、师范学校、苍逸图书馆、苍逸医院,合资建设喜洲医院及附设的助产学校,练团兵,防土匪,购义地,葬孤魂……据喜洲文胆,参加过公车上书的赵甲南先生统计:“总计捐助地方教育文化及公益慈善事业,举其著者,殆已达国币一百余万元。”换算成现在的币值,应该有两个亿了吧。
难怪抗战时期,老舍到喜洲,对喜洲和喜洲富豪们的乐善好施大加赞赏:“喜洲镇却是个奇迹,我想不起,在国内什么偏僻的地方,见过这么体面的市镇。远远的就看见几所楼房,孤立在镇外,看样子必是一所大学校,我心中暗喜了。到喜洲来,原为访在华中大学的朋友们,假若华中大学有这么阔气的楼房,我与查先生便可以舒舒服服的过上几天了。及仔细一打听,才知道那是五台中学,地方上的士绅捐资建筑的,花费了一百多万。学校正对着五台高峰,故以五台名。一百多万!是的,这里的确有出一百多万的能力。看,镇外的牌坊,高大,美丽,通体是大理石的,而且还不止一座呀! 进到镇里,仿佛是到了英国剑桥,街上到处流着活水,一出门,便可以洗菜洗衣,而污浊立刻随流而逝。街道很整齐,商店很多,有图书馆,馆前立着大理石的牌坊,字是贴金的,有像王宫似的深宅大院,都是雕梁画栋,有许多祠堂也都金碧辉煌。不到一里,便是洱海,不到五六里便是高山,山水之间,有这样的一个镇市,真是世外桃源啊!”
在永昌祥的带动下,沱茶的经营者们都集中到了下关。1938年,他们在下关成立了“下关茶业同业公会”,公会负责协调各茶厂之间的矛盾和合作,订立春茶开盘价格和各商号头拨春茶收购数量定额。头拨春茶收购完后,二拨春茶以及二水茶、秋茶则不受同业公会控制,可以自由买卖。
而在四川及长江流域,永昌祥的沱茶是行业的标杆,他的品质最佳,价格最高,各茶馆都以经营永昌祥沱茶做招徕。据曾任昆明市商会会长、成昌茶号合伙人的下关人李琢庵之子李范高回忆,当年他在四川读同济大学,他经常去位于叙府(现称宜宾)的永昌祥分号去玩,尽管当时李范高的父亲也做茶,但他对永昌祥的茶品还是赞不绝口。他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永昌祥分号有一个铜制的大长嘴壶,有客人来时,就从铜壶里倒茶,至今,李范高还常常记得当时的滋味,终生不忘。
沱茶在四川热销后,永昌祥也曾打算把市场扩大到缅甸、印度、泰国、美国去。然而,运了些茶去缅甸,不被当地接受。而美国,则因为美商论证,市场推广费需要几十万美金,太过庞大而放弃。
1949年解放后,永昌祥业务萎缩,进出口贸易、茶叶、生丝等等都不好做,海外的生意也不愿受总号约束。很快,进出口贸易并到公私合营昆明进出口公司,茶厂并入下关茶厂,丝厂收归宜宾商业局,其他投资也随社会主义改造而结束。只有松鹤商标还搁置着,直到1991年,下关茶厂重新注册了松鹤商标,永昌祥松鹤沱茶才完成了一个奇怪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