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品牌,如果没有树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固步自封,或者竭泽而渔,透支自己的信誉和口碑,久而久之就会遭到市场的无情淘汰和碾压。
一、下关沱茶
之后为了还上贷款,下关不断接单定制茶,厂货、常规货占比大幅度下降,经销商话语权大涨,下关仰人鼻息,一直到13年底,下关才真正摆脱债款危机,实现盈利。
但是所谓时也命也,倒霉也,正当下关14年大干一场的时候,市场再一次下行,下关刚刚铺开的专营店体系遭遇重创,这导致其不得不再一次转回定制路线,重回恶性循环的道路,被打上“品牌代加工厂”的烙印!
近些年,下关竞争力疲软,想着重回藏区,重返川渝,走回老路,渐趋保守,栖栖遑遑如惊弓之鸟,早已不复往日之荣耀!
二、昌泰茶业
2005年,昌泰在普洱茶界首家成立集团公司,在此后的2年间,产量一度超过大益。当时流传的真实情景,昌泰的生产订单中,只有上千万的订量才有可能被接受,带着几百万现款准备订茶的商人,即使来到昌泰厂里,也几乎无人接待。
可惜的是,2007年前后,普洱茶市场经历了一场疯狂暴涨后,又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迷。由于对市场判断失误,进而盲目生产茶品,昌泰号最终在这波行情中受到了严重冲击,随后满满淡出大家的视线。
昌泰衰落于没踏准市场节奏、发力过猛,昙花一现之后,恐怕翻身无望了!
三、云南中茶
中茶,国营时代几乎就是中国茶业的全部,历经半个世纪壮丽的辉煌诗篇,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家底深厚,后台强硬,曾诞生无数的经典产品。
2007年后,中茶很长一段时间都在实行授权贴牌生产,只要每饼茶给与中茶一定的费用,都可以生产中茶牌普洱,于是市场上五花八门的中茶产品铺天盖地,严重透支了中茶牌的诚信和公信力,这直接导致中茶老大地位的滑落,时至今日,余震和影响尤在。
此后,虽然中茶重振旗鼓,但口碑一直不温不火,只能靠延续以前的产品进行生产,透支前辈茶人的心血之作。不过,值得一提的是2013年之后,中茶普洱外调入一位潜心产品品质的负责人,推出了一系列新品,据业内人士评价,品质性价比都不错。
奈何前期透支过度,恢复市场信心尚需时日。到底是沉沦下去还是重现辉煌?恐怕需要时间来验证了。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