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影响了很多制茶人的一个误区。
这个误区的完整版是:
1、陈化路径
广义来讲,茶叶在存放过程当中,品质一定会变化,或是茶汤刺激性减弱,或是香气由高扬变沉稳等等。这些变化背后,主要是两种陈化路径的的参与:
氧化
氧化能够改变茶叶里很多物质的性状,尤其是儿茶素类的氧化,会使口感变得柔和,但过度氧化会使茶汤汤质发散,趋于无味。
微生物转化
茶叶里的糖苷类物质会滋养一些微生物,微生物进而将茶叶的纤维裂解开,产生溶于水的多糖类,同时使原本捆绑在纤维链中的蛋白质脱离出来,产生游离氨基酸。
2、什么是越陈越香
氧化会使茶叶口感变得柔和,过程中香气可能转趋复杂,但最终汤质会发散,趋于无味。
根据每个人的审美喜好不同,可以主观认为这种变化是好的,特别是中途某些时段香气会变得复杂,很多人因此认为茶陈放之后品质提升了,这也是某种“越陈越香”。
但这么一来,“越陈越香”便可以通用于所有茶叶了,甚至不单是茶叶。
因此,我们需要为接下来所讨论的“越陈越香”下个定义:在陈放过程中,汤质越变越厚,喉韵越变越深、体感越变越强。
认可以上语境,我们可以继续往下推演。
3、越陈越香的机理
以上“越陈越香”的语境,是这么来的:
同时,纤维链中原本被束缚的蛋白质脱离出来,进一步分解出游离氨基酸,于是喉韵变深。
整个过程中溶于水的总能量物质增多,于是体感变强。
糖苷类很重要,它能够缓释滋养微生物。微生物才是普洱茶越陈越香的关键。
正是微生物转化的作用,使得茶汤变得越来越厚,喉韵越来越深。
4、杀青、酶与糖苷类物质
保留糖苷类的关键,是及时杀死活性酶,减少酶促分解。
如果杀青不透,导致活性酶(尤其是糖苷酶)有一定量的残余,活性物质(尤其是糖苷类物质)会继续氧化分解,短期会显得香甜突出,但是不能长时间滋养微生物。
长远来看,茶叶缺乏微生物转化,茶汤会越来越散,厚度会越来越低。
如何做到正确的杀青?
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让酶失活。酶是蛋白质,达到85℃时,3分钟内蛋白质即变性了,如果只达到80℃,时间就需要延长到十分钟左右。
如果温度再低,便需要继续延长(但糖苷类就分解过多);当温度低于60℃,基本就炒不熟了(氧化路径会增强,茶叶变淡)。
理想的杀青是尽可能短时间,尽可能高的温度,在不炒糊的前提下杀熟杀透。
(责任编辑:品茗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