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1939年写的《佛海茶厂概述》有筑茶的记录:佛海茶叶制造,计分初制,再制两次手续。土民及茶农将茶叶采下,入釜炒使凋萎,取出于竹席上反复搓揉成条,晒干或晾干即得,是为初制茶。或零星担入市场售卖、或分别品质装入竹篮。入蓝需湿以少许水分,以防齑脆。竹篮四周,范以大竹箨(俗称饭笋叶)一人立蓝外,逐次加茶,以拳或棒捣压,使其层层紧密是为“筑茶”。然后分口堆存,任其发酵,任其蒸发自然干燥。所以遵绿茶方法制造之普洱茶叶,其结果反变为不规则发酵之暗褐色红茶矣。此项初制之茶通称曰“散茶”。制作商收集“散茶”分别品质,再加制为“圆茶”、“砖茶”及“紧茶”。
这是关于"筑茶"较详细介绍。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一些信息:
三、李拂一先生所讲的"筑茶"工艺,只相当于普洱茶的轻度发酵,与现在的熟茶发酵比,工艺与发酵度存在较大差别。
五、虽然有"筑茶"工艺,但并非像有些人对"筑茶"工艺所理解的那样"普洱茶过去都做过轻发酵"。其实,"筑茶"轻发酵工艺在当时也只是"小众"化工艺,成品也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普洱茶成品,尤其是私人茶庄所生产的,我们现在称为"号级茶"的成品,并没有做过"筑茶"轻发酵。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