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普洱茶 > 普洱茶生产 > 普洱茶制作 >

傣族的竹筒香茶制作方法

时间:2014-11-05 10:01来源:未知 作者:玲儿浏览: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在长年的茶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那么傣族的竹筒香茶究竟如何制作呢? 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过去,他们自称为焚,中国史籍中称傣为焚:或摆夷、百夷;滇西傣族称旱摆

普洱茶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云南是民族众多的省份之一。在长年的事活动中,各自形成了各民族的品饮方式。那么傣族的竹筒香究竟如何制作呢?
    云南傣族人口有101。4万人,主要分布在滇西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是云南的原住民,过去,他们自称为“焚”,中国史籍中称傣为“焚’:或“摆夷”、“百夷”;滇西傣族称“旱摆夷”,滇南傣族称“水摆夷”,现今统称为傣族。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纪年始于公元638年;有推算日食、月食的书籍;有历史文献和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和原始宗教,佛寺遍及各村寨。主要节日有关门节、开门节、泼水节等,其中以泼水节最为隆重。泼水节象征着“最美好的日子”,人们互相间向对方泼水,以示祝福。
    傣族男子穿无领的短褂和裤子,多用白布或青布包头;女子穿窄袖短衣和统裙、束胸,头上梳髻。
    傣族竹筒茶,又称“竹筒香茶”。它是傣族人别具风味的一种茶饮料。傣族同胞世代生活在我国云南的南部和西南部地区,以西双版纳最为集中。傣族是一个能歌善舞而又热情好客的民族。  
    傣族同胞喝的竹筒香茶,其制作和烤煮方法甚为奇特,一般可分为5道程序:
    (1)装茶:将采摘细嫩、再经初加工而成的毛茶,放在生长期为一年左右的嫩香竹筒中,分层陆续装实。
    (2)烤茶:将装有茶叶的竹筒放在火塘边烘烤,为使筒内茶叶受热均匀,通常每隔4-5分钟应翻滚竹筒一次。待竹筒色泽由绿转黄时,筒内茶叶也已达到烘烤适宜,即可停止烘烤。
    (3)取茶:待茶叶烘烤完毕,用刀劈开竹筒,就成为清香扑鼻,形似长筒的竹筒香茶。
    (4)泡茶:分取适量竹筒香茶,置于碗中,用刚沸腾的开水冲泡,经3-5分钟,即可饮用。
    (5)喝茶:竹筒香茶喝起来,既有茶的醇厚高香,又有竹的浓郁清香;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同胞,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傣族竹筒茶,还有一种食用方法,即当蔬菜食用。
    具体做法:采下鲜茶用锅蒸或太阳晒,把蒸软晒萎的茶叶放在竹帘上搓揉,装入约30厘米长、碗口粗、一端有节的竹筒内。装满后将竹筒倒置让余水流出,两天后用泥灰封筒口,发酵二三月后,劈开竹筒,取出变黄的茶叶晾干,装入瓦罐,加入香油淹浸。随时可取出当蔬菜吃,还可以炒大蒜或作其他菜蔬的作料。
  经研究发现,普洱茶叶中含有600多种化学成分,它们对茶叶的色、香、味以及营养、保健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今,茶饮料是全世界公认的健康饮料,而在我国古代本草类书籍中,茶早巳被确认是对人体健康益处颇多的“良药”。因此茶叶对人体的营养及治疗价值是很大的,而且无毒、服用安全,可以长饮久服。
 

(责任编辑:一凡)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西双版纳 竹筒茶 普洱茶 喝茶 普洱 茶叶 冲泡 发酵 泡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红茶有什么办法能做的全部都金
红茶有什么办法能做的全部都金
冷萃茶的制作方法
冷萃茶的制作方法
详细解析野生红茶的制作方法。
详细解析野生红茶的制作方法。
湖南黑茶和云南普洱茶制作工艺
湖南黑茶和云南普洱茶制作工艺
古树红茶的制作工艺和冲泡方法
古树红茶的制作工艺和冲泡方法
从香气中如何检测出普洱制作工
从香气中如何检测出普洱制作工
普洱熟茶制作过程叶绿素a变化
普洱熟茶制作过程叶绿素a变化
黄茶与黑茶的制作原理差不多,
黄茶与黑茶的制作原理差不多,
到底台湾茶从何而来?台湾煎茶
到底台湾茶从何而来?台湾煎茶
紫砂壶制作烧窑的成品率高吗?
紫砂壶制作烧窑的成品率高吗?
中国古代普洱茶制作是否有“拼
中国古代普洱茶制作是否有“拼
为什么冰岛很少会制作成熟茶?
为什么冰岛很少会制作成熟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普洱市政府 - 昆明茶叶行业协会 - 云南普洱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茗山一号 - 老茶工普洱茶 - 燕南茶坊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   滇ICP备14004217号-1

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53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