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安徽绿茶。
安徽产茶、制茶历史悠久,名茶众多,中国十大经典名茶安徽占有三四。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安徽省茶园面积仍居全国第二、三位,产量位居前五。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安徽茶叶生产开始停滞不前,在全国的地位开始下滑,尤其与周边省份出现差距并逐渐拉大,安徽茶产业发展面临严峻局面。
上世纪70年代中期,安徽省茶园已经达到100多万亩,基本保持在全国前列。1990年达到178万亩,仅次于浙江、云南,居第三位。但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对基础建设投入不够,茶园更新、开发未能有效跟进,导致茶园面积增长缓慢,占全国比重逐年下降。
作为全省重要的传统产业,安徽茶产业虽然近年来各项指标不及其它产茶大省,但安徽茶叶特有的自主优势依然强劲。
一、生态区位比较优势独特。
安徽省是国内产茶省中唯一兼有长江南北茶区、具有南北气候特征的产茶省,皖南、大别山区气候和生态环境优越,形成安徽茶叶独特的风味品质;
二、历史品牌比较优势优越。
三、科教资源比较优势突出。
安农大和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历史悠久、技术支撑体系完备,在茶树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茶叶加工与机械设计、茶叶经济与文化等领域综合实力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四、产业发展的后发优势彰显。
2012年,全省茶产业综合产值180亿元,不仅一产产值增加,二产、三产也均衡发展。产品结构上,除初级农产品外,许多茶企均上马清洁化加工项目,生产精深加工茶产品。市场主体上,2012年,省级以上龙头茶企50家,合作社806家,市场主体规模逐步壮大。营销业态上,茶叶专营店与直销店星罗棋布,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模式占有一席之地。销售市场上,我省茶叶在国内茶饮消费市场上每年以5%的速度递增,国外出口销售逐步提速。
安徽茶叶的振兴发展,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双重局面。自主优势明显,但仍需清醒认识到,与发达省份相比,我省茶产业仍存在薄弱环节。
一、基础发展滞后,茶园建设缓慢。
总体而言,我省茶园基础建设还很薄弱,老茶园改造任务艰巨。省统计局统计数字显示:2000年至2012年间我省茶园面积增加62万亩,增长38.1%,不仅低于全国的增长1.1倍,更低于河南、湖北3.2倍和1.1倍的速度。此外,全省无性系良种茶园面积比例约24%,远低于51%的全国平均水平。
二、管理粗放,资源优势不明显。
三、产品延伸不足,附加值低。
安徽茶叶除一些传统精品外,大多停留在技术含量不高的初级产品上,附加值开发不足。据商务部门数据,2012年全省茶叶出口额1.072亿美元,仅约合人民币20元/公斤。 2011年亩均产值1623元,低于全国2348元的水平。
四、品牌效应未能充分发挥,认知度不高。
安徽名茶众多,但品牌宣传缺乏整体策划,且安徽茶叶品牌普遍存在认知度不高、认同度不强的现象,一直未能形成有效市场。据统计,2012年四大品牌茶一产产值22.7亿元,仅占全省茶叶一产的37.8%。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