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以茶结缘的挚友,他们之间的事迹至今令人神往!
陆羽与茶僧皎然 “缁素忘年之交”40多年,他们的友情达到了生相知、死相随,生死不谕的超然境界。
范仲淹与章岷在一次斗茶中,章岷先作《斗茶歌》,范仲淹随即唱和,创作了脍炙人口的茶诗《和章岷从事斗茶歌》。“茶痴”卢仝品尝友人孟简所赠新茶后,即兴创作了《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又名《七碗茶歌》)。
2005年底,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访问福建的时侯,与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谈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说福建的茶叶发展前景很好,台湾有与西方贸易的渠道,两岸可以在这方面携手一起赚外国人的钱,其间还特别提到,祖父连横非常喜欢品茶,其于茶的见地著于《台湾通史》、《雅堂文集》中。
茶道在本质上体现的是人道,若无人的作用,茶与其他植物毫无分别。正是人类将感情赋予了茶,借助品茶、饮茶、用茶等活动,探索茶叶生长规律,使茶道得以形成,璀璨的茶文化薪火相传,才有了茶和天下,因此,茶的本质是和,是人和人、人与物的交流、验证。
品茶讲究非时勿品,非时勿用。一般来说,晨起、睡前,餐前、餐后半小时内不宜品茶。这是因为晨起、睡前人体的血糖低,而茶碱又有提神的作用,此时若大量摄入浓茶易造成茶醉、伤胃。
茶要品饮有度,品饮有时,忙时不品,闲时品。与之相比,饮茶则可随时进行,感到口渴就可以了。
有人说茶能解酒,这其实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茶虽然可以醒酒,但不能解酒,饮茶醒酒的情况也因人而异,当人体摄入的酒精适量时,茶里的多酚物质与醇类物质起反应,可以减缓酒精对人体的刺激和伤害,达到醒酒的功效。餐前半小时人体血糖低,不宜品茶;餐后半小时人的味蕾不敏感,也不宜品茶。
心境、环境是品茶的重要因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不宜品茶,因为茶可陶冶人的性情,调整人的心态,有平抑情绪之功效。袁枚曾说:“一杯之后,再试一二杯,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可见,茶能释躁平矜、怡情乐性,烦恼忧愁时应多品茶。
清风明月,阳台之上,对于品茶来说是美景。闲暇时候,邀三五友人携带茶具,取山中泉水,品茗于野外,不仅能令人身心放松,而且还能使人心态趋向平和,疲劳得到恢复。
健康是品茶的第一目的,茶里的碱类物质、茶多酚、微量元素及矿物质作用于人体后,潜移默化地改善我们的饮食习惯,使人的脾气得以抒发,性情更加开朗,教会我们懂得尊重自然、珍惜生命——这就是茶道的精髓!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