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荼就是古时候茶的称呼,而神农就是炎黄二帝中的炎帝。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人们往往就是把一切与农业植物相关联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炎黄子孙们的崇拜与祭祀。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成为了农之神,而作为神农派生物的茶钟,也由此而产生。
而我第一次见到我家乡的那口茶钟,那是在中国黑茶博物馆。馆内存放着一口清乾隆二十八年(1736年)的大型铜茶钟。其钟文上写道:“大清国山陕两省众商人等捐资善铸洪钟一口重千余斤,于湖南省长沙府安化县十三都桥口关帝庙永远供奉。乾隆二十八年岁在癸未季春月孟旦。”据当地人介绍,为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表达对先祖的怀念和崇拜,以祈求祖先保佑,茶农与茶商便在每年的正月,在桥口关帝庙举行传统盛大的祭茶祖习俗。这一天,茶农与茶商们会身着节日的盛装,聚集在关帝庙前,随着钟楼上茶钟的一声声敲响,茶农与茶商们便抱着干柴,持着火把,开始烧“宝塔”,以喜庆丰收和预祝“旺火”。或带着香火,双手合十,摆放供品,虔诚倾听着庙宇主持涌经诵文,偶尔还配有三声有节奏、有韵律的茶钟声,然后对赋予他们生命和希望的古老茶山,顶礼膜拜,给先人敬上茶叶、年糕、水果、糖果、糕点和礼钱等等,以此来祈求幸福吉祥。
在平常的时候,关帝庙里的茶钟就是“报时器”、“报春器”。在每天早晚两个特殊的时辰上,方圆十里都能听到钟楼上传来的茶钟之声,如早晨公鸡报晓,茶农立马上山,茶商闻声开门;如报晓日落月升,茶农随即下山,茶商打烊关窗,循规蹈矩,安居乐业。如到了每年谷雨过后的采茶季节或到了茶商们的收茶季节,钟楼上的茶钟就会更加“嘹亮”,每一个时辰就会响起一声声“丰庆”的钟声,不停地提醒着茶农与茶商们喜迎丰收。
而在其他时间里,关帝庙的香火也是格外旺盛的,一些茶农与茶商会时不时地来庙里烧香拜佛,念经诵文,袪病赐药;或来到钟楼的茶钟旁,双手合十,虔诚祈祷,确保丰收。一位上了年纪的老茶农告诉我,他说他小的时候就曾经随他的母亲多次来过关帝庙烧过香、拜过佛,抚摸着茶钟、祈求过保佑。其中第一次来的时候,他的印象是最为深刻的。他说他那时还不到7、8岁,突然有一天起床之后就觉得肚子很不舒服,还伴有阵痛感,而且拉稀不止。当时,家里实在是太穷,便草草地呷了一点中药,可没想到病儿加重了,阵痛加剧了,脸色苍白了,全身抽搐了,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了。 他母亲见状,慌了手脚,幸儿有邻居茶农提醒,便急急忙忙请人做了一幅小担架,走了几十里的山路,方才把他抬到了关帝庙。庙里有一位留着白胡须的主持,很是慈祥的。他一手扯着自己那白白的、长长的胡须,一手给他把了把脉搏,随后叫他身边的一位年轻和尚端来了一碗热热的、浓浓的茶水,然后双手合十,默念了许久,最后一匙一匙地喂进了他的嘴里。他当时只觉得嘴里是苦涩涩的味,可呑到肚子里后反而觉得有点甜甜的味了,不一会也就慢慢地睁开了双眼。他说他当时睁开双眼的第一反应就是叫了一声娘,他娘含着泪水应承了一声,然后突然转过身子,双脚下跪,头与两手着地,不停地叩头感恩着主持。主持罢了罢手,然后把他的母亲扶起,指着钟楼上的茶钟对她说:“要感恩就感恩那茶钟吧!因为你们都是茶祖的炎黄子孙,刚才是‘茶’救了你儿子的命哟!”从此之后,这位老茶农几乎是隔三岔五地要来一次关帝庙,抚摸一下钟楼上的茶钟,祈求一下健康与平安。
然而,自新中国成立后,关帝庙因十年浩劫而遭受了毁灭性的破坏,那座深受茶农与茶商敬仰的茶钟,也便落入到了一家国有大企,成为了该企业员工上下班的“定时钟”,或防火防盗的“报警器”。自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到户,茶农们走“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祖辈传统理念之路便重新点燃,荒芜了的茶山又重现了绿色,茶叶生产已慢慢开始复苏,冷落了的茶商也慢慢地开始涌入了进来。这个时候,不论是茶农还是茶商都企盼着茶叶生产与经营的蒸蒸日上,红红火火,于是便想到了重建关帝庙,更想到了曾赐予了力量与希望的那口茶钟。为了这口茶钟,江岸两地的茶农与茶商便开始了一场“茶钟争夺战”。那是在十多年前,居住在江南的茶农与茶商认为过去的关帝庙就坐落在江南的桥口,那茶种本应属于江南。于是,他们冒着夜色开着一台吊车,驶入坐落于江北的那家国有大企,趁人不备将那口茶钟“偷运”到了江南。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江北的茶农与茶商们知道后很不服气,于是立即组织了上百人,带着锄头、扁担、铁镐和木棒等各种工具要到江南去将那口茶种“抢夺”回来。江南的茶农与茶商获得消息后,更是临危不惧,也立刻组织了上百人,也带着锄头、扁担、铁镐和木棒等各种工具严阵以待,准备决一死战,保卫茶钟。“两军”对垒,剑拔弩张,鹬蚌相争,一触即发……就在这关键时刻,地方政府及时出动了军警,从而制止了这场流血事件的发生。
虽说“茶钟争夺战”得到了平息,茶种也悄无声息了。可茶钟的那种精气神依然尤在,就是从这时候开始,地方政府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牵动民心的支柱产业,举其大力,正确引导,科学引领,出台惠民政策,大兴茶园基地建设,大办黑茶工业园,大招招商引资项目,大造黑茶文化一条街,大建黑茶文化百里走廊,还原“茶马古道”历史,注册“安化黑茶”统一商标,助推茶企走规模标准洁净的现代黑茶“茶旅文一体化”之路,举办中国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挺进国际国内各类茶博会,策划“万里茶路始于安化”等各类大型茶事活动,从而让“安化黑茶”成为了一大享誉全国及至世界的一大知名品牌,茶农、茶商和政府也成功地实现了“三赢”,奔上了脱贫致富的小康之路。
而今,那口曾让无数茶农和茶商们敬仰和崇拜的茶钟,又奇迹般在我的家乡安化——中国黑茶博物馆里“复活”了,她虽然静静的、默默的在那,可她那悦耳的钟声,恍若还在敲响,依然还在放大着她的能量,光大着她的神采,以其强大的引力,在庄严中诠释见证着我家乡黑茶文化的历史,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茶农茶商和茶人们,给他们赐予着力量,赐予着健康幸福与安康。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