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吃茶寻常事 门道却很深

时间:2023-09-13来源:说茶网 作者:说茶网浏览:
吃茶寻常事,门道却很深。我虽也天天泡一杯茶,正襟危坐,其实于茶文化却未窥门径,只晓得茶分多种,各有各的吃法,对于茶具、用水、品茶程序,都颇为讲究。什么烫壶、温杯,高冲、低泡,观色、闻香,一整套下来,不啻一个艺术化的仪式。性急之人吃不得茶,他会在沏茶的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吃茶寻常事,门道却很深。我虽也天天泡一杯茶,正襟危坐,其实于茶文化却未窥门径,只晓得茶分多种,各有各的吃法,对于茶具、用水、品茶程序,都颇为讲究。什么烫、温杯,高冲、低泡,观色、闻香,一整套下来,不啻一个艺术化的仪式。性急之人吃不得茶,他会在沏茶的过程中急死,能这样子一整套做下来,最后却只啜一两口的,都是些雅致而有闲的人。“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夜雨过后,杏花飘落,展纸研墨,当窗品茗,这是一种艺术化的境界。茶,与诗、酒、琴、棋一样,变成了一个摆渡的舟子,把人的精神渡往一个高出俗世、不染风尘的地方,使人的情感获得慰藉。所以,茶是中国文人的心头好,他们不光品茶,也爱写茶,留下了很多有名的茶诗茶论。
最典型的是《红楼梦》。“一部《红楼梦》,满纸茶叶香”,有人统计,《红楼梦》中写茶的有270多处,其中指名道姓写到的,有“六安茶”“老君眉”“暹罗茶”“普洱茶”“枫露茶”“龙井茶”……此外还有一些不知名目的“漱口茶”“醒酒茶”。妙玉是大观园中的品茶高手,她自有一套品茶理论:“岂不闻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三杯便是饮牛饮驴了。”径直以数量来取高下,我每次暗自比照,都感觉惭愧有加。妙玉沏茶就更见境界了,她用的是玄墓蟠香寺里梅花瓣上的雪,收在鬼脸青的花瓮里,埋在地下整五年,才拿出来沏茶用——所以,吃妙玉一杯茶,端的是不容易。
 
在中国古代,像妙玉这般品茶的着实大有人在,他们多集中在士大夫阶层。这些人衣食无忧,志趣高雅,轻视声色犬马,偏爱松竹兰菊,且喜欢“长日清谈,寒宵兀坐”。这大概是一群不怎么求仕进的人,但他们又确实具有高出一般人的文化素养,不仅于茶艺很是讲究,在琴棋书画、焚香博古等方面也往往颇有心得。这些人声气相通,礼尚往来,逐渐涵养起了一种以恬淡情调与精致品位为标志的茶寮文化。
但普通百姓是入不了名流雅士的茶局的,老百姓自有老百姓的吃茶法,那便是求一个简单与爽快。“茶为食物,无异米盐”,茶作为开门七件事之一,本来就是老百姓的身旁物与老朋友。人无论贫富,客不分南北,只要愿意,都可以坐下来吃杯茶、叙叙旧,茶社茶馆因而遍地都是。《儒林外史》中说,单南京一城,茶社便有一千余处,“不论你走到一个僻巷里面,总有一个地方悬着灯笼卖茶,插着时鲜花朵,烹着上好的雨水。茶社里坐满了吃茶的人”。以前“茶楼酒肆”就是市井社会的别称,泡茶馆则是老百姓消磨时间的大好方式,即便走州过府的落魄游侠,也常常钻进茶馆,对着茶博士喊一声:“吃个泡茶!”现在,情况似乎起了变化,茶馆成了高消费的标志,至少在北京,敢在茶馆里对服务生喊一声“来壶好茶”的,都是些比较有钱的主——寻常百姓早不登茶馆的门了。
 
不同地方的人吃不同的茶,且各各吃出了深厚的文化,这方面堪与伦比的是酒。茶与酒像一对性格迥异的兄弟,一个取之于叶,一个取之于果,一个饮之让人安心静神,一个饮之让人热情奔放。有人说,东方文化有茶的特点,西方文化有酒之色彩,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这么说的。尼采曾比较过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影响,结论是酒神精神更为本源因而更为重要,因为它所喻示的解除束缚与情感释放,更深刻地影响了西方艺术的发展。其实,酒对中国文化艺术同样影响不小,但是相较而言,中国人总体上含蓄、内敛的性格,终归是茶味较酒味更为浓厚一些。
无论是茶,是酒,或是别的什么食物,真论起来,往往有深厚的文化藏焉。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中连治国的道理都可以包含,谁还能说其道不高呢?谈饮食文化的书可谓多矣,就我所见,王学泰著《华夏饮食文化》(商务印书馆出版)是很有价值的一本,把华夏民族各个阶层的人们不同的饮食生活都精当地勾画出来了,细读之下当会收益不少。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茶文化  龙井茶  普洱茶  普洱  好茶  茶叶  茶具  茶艺  品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为何南宋流行“吃茶”
为何南宋流行“吃茶”
吃茶喝茶一回事呢?
吃茶喝茶一回事呢?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十种吃茶法
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十种吃茶法
明朝人吃茶
明朝人吃茶
吃肉吃酒吃茶 亦俗亦色亦雅
吃肉吃酒吃茶 亦俗亦色亦雅
吃茶如一种仪式
吃茶如一种仪式
《吃茶去》
《吃茶去》
有一梦中场景让吃茶人如痴如醉
有一梦中场景让吃茶人如痴如醉
“吃茶”模式有生命力吗
“吃茶”模式有生命力吗
云南人民如何吃茶
云南人民如何吃茶
吃茶叶对身体健康有利吗?
吃茶叶对身体健康有利吗?
中国“吃茶”的来源依据
中国“吃茶”的来源依据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