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三坊七巷,是一个繁华的历史街区,贯穿其中的小巷子里,坐落着数百座明清时期保留至今的古建筑。
走入三坊七巷之一的宫巷,没几步路就看到右手边一处院门敞开,牌匾上题着“严复书院”,一千多年以前,这里曾是五代十国闽惠宗王延钧淑妃陈金凤的寝宫,名为“宫苑里”。经历代改建,“宫苑里”原建筑早已不在。目前,遗存为明初建筑。
如今,这里被改造为严复书院和严复翰墨馆,我们在这除了能看到严复的生平事迹和200多件书法真迹藏品,还能在这座历时三百年的老宅中,喝上一杯书香气的茶。
不止于茶的精神栖息
初进严复书院的门,印入眼帘的是白墙黛瓦,树影婆娑抚弄着古墙,古朴幽香之气呼之欲出。
千年以前,“闽国第一女词人”陈金凤就在此写下了《乐游曲》,端阳日西湖游船时, 宫女同声歌之,悠扬婉转,清音入云。严复书院选址于此,显得更多了几分历史的沉淀。
严复书院的第一进空间,是个偌大的公共茶室,大漆长桌,木质老凳,朴拙厚重,书香味四溢。以书架将茶座相隔,巧妙地切割成不同阅读区,窗外盆景青葱,萧疏有致,如在画中。
一本书、一泡茶、一窗景,让思绪随香飘散,注水入杯,听茶舒展开来的声音。细品着茶之清雅与苦涩,体会着字里行间的感悟,时间就这样被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中。
再往里走,是严复书院的第二进空间,左右厢房各是一间日式风格的茶室和古琴教室。比起第一进,这里更加静谧,“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是走到这个院子时脑海里蹦出的最应景也最贴切的一句话。
在城市的格子屋中呆久了,每个人都渴望破除常规,渴望与人淡然而又交心地对谈,渴望面向自然美景欣然抒怀。而在这里,不论古今,人们都能以茶为媒,自由畅谈,或体会修心养性的过程,从平庸的生活中跳脱出来,感知方寸,清守刹那。
而严复书院开设的意义,远不止营造一个可以阅读的茶空间,而是通过茶重新挖掘传统文化的精神意义,唤起我们对自然、生命、生活的热爱,通过点水冲泡茶,水墨丹青,谈笑风生。
品茗雅事,不再只是为了“丰衣足食”的物质需求,而是借由茶事,收获生活体验、丰富精神情感的满足,获得内心世界的充盈和创造性的释放。
文化传承的交流平台
生活不在别处,生活就在茶杯里。
茶是融合多种传统文化元素的生活方式,是东方文化特有的生活传统。不知从何时起,传统文化之风悄然兴起,与茶文化互为表里,日渐浸润着,慢慢改变着人们看待生活的方式。
再忙也要喝杯茶,闲时不忘修习古琴、书法。莳花弄草,焚香拜月,看似闲情,其实更是一种精神文化追求的回归。
与其说严复书院借由一杯茶,一方茶空间,传达着东方生活方式的理念和细节,不如说其为传统雅致生活方式的爱好者和文化传播者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场所。
从古至今,从不缺各时各代的雅士,缺的常常是一个真正能呈现这样文士情怀之所。在严复书院读书挥墨之余,偶有相聚,或以岁时节令为由,或以诗书翰墨为乐,情趣相投之士聚在一起,或焚香,或挂画,或饮酒,或礼茶,或抚琴吟咏,或瓶供诗文,有似于今日之沙龙却又不全然相同。
在严复书院所举办的文化雅集中,曾有“七夕闽语诗会”,邀请了15位老中青诗人与儿童用闽语(含福州话、莆仙话、闽南话)读与七夕或爱情主题相关的古诗民谣;还有中日文化交流之“大木康论晚明出版”讲座,日本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大木康教授与中国文化学者分享对明末中日出版文化的研究成果;还有南音传承人蔡雅艺老师传授的南音课堂……
有了茶的媒介,严复书院是一个宽松的、自由的,让有情怀的人聚会交往的平台。在这里,人们可以得到充分的身心解放,可以无拘无束地分享对艺术、文学、教育的感悟。
书院文化的当代演绎
旧时的书院文化,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尽管只是一个不大的部分,但一直被某些群体视为固本培元的方式,得到承认和重视。
自近代以来,随着工业文明下的班级授课制的冲击,书院文化的影响似乎也越来越弱,如今看到不平衡的教育生态,有人将救赎之道回归传统的书院文化,严复书院就是一个实践者。
既是“严复书院”,自然延续着严复的教育思想主张。严复曾任北大首任校长,被誉为“精通西学第一人”。尽管他少年之后所进的是新式学堂,后又留学英伦,但他早年受到的严格教育依然为他的传统国学打下了深厚根基。
在与严复书院相邻的严复翰墨馆中,收藏了严复临摹的晋、隋、唐、宋、元、明各个朝代书法大家的名帖珍本,用馆长郑志宇的话来说,严复的临帖几乎贯穿了整部中国书法史。
严复在《原强》中提出,一个国家的强弱存亡决定于三个基本条件:“一曰血气体力之强,二曰聪明智慧之强,三曰德性义仁之强。” 孟子也有言:“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人,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是一切文化的主体,不论德育、美育还是体育,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健全人本身。
应试教育的枷锁造成其他层面教育的缺失,对此严复书院正开辟出一个学校以外的“第二课堂”,成为孩子们的社会实践基地,开设美学、动手实践课程,以其所创造的价值用于公益事业,先从“人”本身的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可能性。
作为书院,其另一个载体是“书”。
这“书”,不只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书,因为书院本身的公益性质不以谋取功名利禄为目的,而是通过文化交流、讲座、展览等贡献“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智慧路径。
这“书”可以是先人经历的结晶,也可以是必须从“行”中求的“无字之书”。一个“书”字,道尽了书院文化的全部意蕴。
不少人以为,茶空间就是营造一个雅致的品茶氛围,其实茶空间的生命力更多来源于人与人的交流,和承载传播文化的延续性,这里的文化,也不局限于茶文化。
正如一句话所说:“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严复书院就是这样的新中式书院,将文化艺术思想融进空间,以功能的艺术化实现空间之于人文价值,有文化有思想,有情怀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