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上网一看,他的网店里茶叶大都按种类销售,没品牌、没特色,难得到市场认可。
茶叶并非一“网”就灵,不在线下做足功夫,光靠渠道营销肯定不行。事实上,有品类缺品牌,不仅是许多茶叶网上销售的困境,也是茶产业的尴尬。比如人们都知道杭州龙井茶好,可要你说出哪家龙井茶公司品牌,很多人恐怕答不上来。
茶产业市场潜力很大。目前,我国城乡居民人均茶叶年消费量1.3公斤,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在全球最大。专家预测,随着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茶叶需求量还将继续增加。
然而,我国茶产业市场规模逾3000亿元,但品牌茶企占比不足10%。近日,农业部出台做强茶产业的意见,提出加快建设一批标准化的茶叶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国际化的茶叶集团,创响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茶叶品牌。这意味着,茶叶品牌建设恰逢其时。
从产业角度看,茶叶产量多而名牌少是上下游双重积压的结果。一方面,一些茶叶产地种植、采摘环节“小散弱”,质量、产量难保证,先天不足;另一方面,不少茶企品牌意识不强,将同类的不同品质茶叶拼配销售,靠“批发走量”生存,品质好坏不一。价格上不去,注定产品销不远。
从企业角度看,茶企为什么不愿意打造品牌?
此外,市场秩序不规范,品牌运营后,存在被“窃取果实”的风险,其他经营者容易假冒“贴牌”。
擦亮茶叶品牌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发力。茶企应充分发挥品牌创建的主体作用,创新经营模式,加快转型升级。
当前,排浪式大众消费向个性化特色消费转变,与此相适应,茶企应主动调整品牌战略,在时间和空间上创新流通业态,开发精深加工新产品,提升附加值,满足新需求。
某知名饮料企业依托茶品牌做成茶饮料,柱状方形、彩色涂鸦,靠着“自成一派”的产品定位深得年轻一代欢心,销售额突破10亿元。
政府应加强品牌规范管理,维护公平市场秩序。茶叶主产区应制定产品和技术标准,建设高标准茶叶生产和加工基地,减少散装和贴牌等低附加值产品。这不仅有助于提升茶叶整体质量,还能减小市场波动,降低经营风险。
对于地域特色突出、产品特性鲜明的公用品牌要加强保护,实现标准化管理。在此基础上,引导茶企打造企业品牌,鼓励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提升其综合竞争力。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顺应消费需求升级,擦亮品牌,茶产业才能做大做强,给更多茶农带去脱贫致富的希望。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