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普洱茶 > 普洱茶文化 > 普洱茶杂谈 >

煮茶品茗看茶之一角

时间:2023-09-26来源:太初问花 作者:太初问花浏览:
春节到了,走朋访友拜大年,喜乐融融。不管去哪里拜年,或者亲朋好友来拜访,喝茶是不可避免的。煮茶品茗,看茶之一角,你爱喝哪种茶呢? 我国的茶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了。据传说神农尝百草时,就是用茶叶来解毒的,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茶也渐渐形成了文化。但是关于
<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32854.html' target='_blank'>普洱<u><a href='http://www.puer10000.com/puerzhishi/100997.html' target='_blank'>茶</a></u></a></u>
春节到了,走朋访友拜大年,喜乐融融。不管去哪里拜年,或者亲朋好友来拜访,喝茶是不可避免的。煮茶品茗,看茶之一角,你爱喝哪种茶呢?
我国的茶文化可谓是源远流长了。据传说神农尝百草时,就是用茶叶来解毒的,经过几千年的文化传承,茶也渐渐形成了文化。但是关于茶文化的时代起源和功能起源却有着不同的说法:
时代起源
1、神农说
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2、西周说
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国就已经以茶与其它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4、六朝说
中国饮茶起于六朝的说法,有人认为起于“孙皓以茶代酒”,有人认为系“王肃茗饮”而始,日本、印度则流传饮茶系起于“达摩禅定”的说法。然而秦汉说具有史料证据确凿可考,因而削弱了六朝说的正确性。
 
功能起源
1.祭品说:这一说法认为茶与一些其它的植物最早是做为祭品用的,后来有人尝食发现食而无害,便“由祭品,而菜食,而药用”,最终成为饮料。
2.药物说:这一说法认为茶“最初是作为药用进入人类社会的”。《神农本草经》中写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3.食物说:“古者民茹草饮水”,“民以食为天”,食在先符合人类社会的进化规律。
4.同步说:最初利用茶的方式方法,可能是作为口嚼的食料,也可能作为烤煮的食物,同时也逐渐为药料饮用。
5.交际说:《载敬堂集》载:“茶,或归于瑶草,或归于嘉木,为植物中珍品。稽古分名槚、蔎、茗、荈。《尔雅·释木》曰:‘槚,苦茶。’蔎,香草也,茶含香,故名蔎。茗荈,皆茶之晚采者也。茗又为茶之通称。茶之用,非单功于药食,亦为款客之上需也。”有《客来》诗云:“客来正月九,庭迸鹅黄柳。对坐细论文,烹茶香胜酒。”此说从理论上把茶引入接人待物的范畴,突显了交际场合的一种雅好,成为饮茶“交际说”开端。
 
历史考证公元780年左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问世,这是当时代中国人民关于茶的经验的总结。作者详细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对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叶历史、产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饮用的知识技术都作了阐述,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使茶叶生产从此有了比较完整的科学依据,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积极地推动作用。 《茶经》是唐朝的陆羽(733--804)创作的。《茶经》一问世,就成为人所至爱,被盛赞为茶业的开创之功。《茶经》全书共七千多字,其实篇幅并不大。共分3卷10节。《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象置于灶上,奉为茶神。《茶经》大大推动了唐以后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传播。《茶经》之后,我国历代出现不少有关茶的专谱,有些还标明是对陆羽《茶经》的补充。如到深山茶地采制茶叶,随采随制,可简化七种工具。"十之图"提出把《茶经》所述内容写在素绢上挂在座旁,《茶经》内容就可一目了然。《茶经》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总结唐代及唐代以前有关茶事的综合性茶业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书。收集历代茶叶史料、记述亲身调查和实践的经验,是中国古代最完备的一部茶书,对茶叶生产的发展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
 
曾被列入贡茶的当今名茶(不完全统计,有遗漏大家可评论补充哦),你爱喝哪些茶?我最爱的是铁观音茶六安瓜片。计有(不完全):
浙江:西湖龙井、四明十二雷、淳安鸠坑茶、顾渚紫笋、天目山清顶、雁荡毛峰、金华举岩、日铸雪芽
安徽:六安瓜片、黄山云雾、敬亭绿雪、涌溪火青、霍山黄芽、岳西翠兰。
福建:白茶、天山清水绿、武夷大红袍、安溪虎岳铁观音、延祥茶、方山露芽。
湖南:君山毛尖、官庄毛尖、南岳云雾、大庸毛尖、古丈毛尖。
四川:蒙顶黄芽、巴岳绿茶
贵州:贵定云雾茶、都匀毛尖、湄江翠片、朵贝贡茶、赵司贡茶、梵净翠峰、石阡苔茶、都濡茶、月兔茶等。
江西:婺源绿茶庐山云雾茶(古时名为闻林茶)。
江苏:碧螺春、花果山云雾茶、宜兴阳羡茶。
陕西:紫阳毛尖。
河南:信阳毛尖
云南:普洱茶
台湾省:文山包种茶。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相关文章
相关热词: 庐山云雾茶  西湖龙井  六安瓜片  茶叶历史  信阳毛尖  铁观音茶 
热点排行
相关文章
隋唐时期饮茶法之煮茶法
隋唐时期饮茶法之煮茶法
五代宋时期饮茶法之煮茶法
五代宋时期饮茶法之煮茶法
元明清时期饮茶法之煮茶法
元明清时期饮茶法之煮茶法
普洱茶煮茶方法
普洱茶煮茶方法
煮茶法的缘起
煮茶法的缘起
煮茶法的特征简介
煮茶法的特征简介
煮茶法的流变
煮茶法的流变
古代人煮茶用水标准
古代人煮茶用水标准
铁壶煮茶如何煮成金
铁壶煮茶如何煮成金
普洱茶煮茶法
普洱茶煮茶法
茶中杂咏·煮茶
茶中杂咏·煮茶
借一盏时光煮茶
借一盏时光煮茶
栏目导航
支持单位:云南省茶叶研究院 - 云南省典藏老茶博物馆 - 云南普洱茶茶农联合社 联合主办
协助单位:昆明螺蛳湾国际茶文化城 - 《云南经济日报社》周三版 - 《中国茶叶市场》云南杂志社
葳盛茶叶 - 得荼茶业 - 顶尖普洱 - 活态普洱茶 - 大润大品茶业 - 老茶工普洱茶 - 国辉神农茶业前卫店
普洱茶官方网、立足茶山源头、聚茶山资源、惠天下茶友
本站法律顾问:云南中天律师事务所 夏举龙律师
联系QQ:514269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