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不聊美食了,生活中,除了美食,我认为,一杯茶,更重要。
中国茶文化与茶历史源远流长,茶与禅,起源中国,更是中国禅师的创举。茶由禅兴,禅赋予茶更深邃的精神内涵,致使饮茶活动逐渐升华为茶道。如今茶禅一味的风尚,融入了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以及大陆台湾茶艺,可谓之“生活禅”。
二、赵州茶
七碗受至味
一壶得真趣
空持百千偕
不如吃茶去
翻开《赵州禅师语录》,有这样一则故事:唐代驻锡古观音院(今柏林禅寺所在地)的赵州禅师,以“平常心”“本分事”接引学禅者。有一次,他问一位新来的僧人:“你以前曾到过此间吗?”僧人回答说:“到过。”赵州说:“吃茶去。”他又问另一位僧人:“到过此间吗?”回答是“不曾到过”。赵州说:“吃茶去。”此时,站在一旁的院主问赵州:“为什么到过说吃茶去,不曾到过也说吃茶去?”赵州听罢叫道:“院主!”院主应了一声,赵州说:“吃茶去。”
赵州所说的“此间”并非指他所在的禅寺,而是指参禅了悟的境界。千言与万语,不外吃茶去,以平常心,行本分事。禅门宗匠,体会“了悟还同未悟时”之境,抛却分别执著,诸法平等,当下即是。
三、六波罗蜜茶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
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
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
除懒去惰,醒神益息,是为精进;
和敬清寂,茶味一如,是为禅定;
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茶汤中的佛法,渡人无数;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四、茶之三德
茶具药性,显著于李时珍(公元1518—1593)所撰的一本药物学专著《本草纲目》。李时珍自己也喜欢饮茶,说自己“每饮新茗,必至数碗”。书中论茶甚详,对茶的药理作用记载也很详细,曰:“茶苦而寒,阴中之阴,沉也,降也,最能降火。火为百病,火降则上清矣。然火有五次,有虚实。苦少壮胃健之人,心肺脾胃之火多盛,故与茶相宜。”认为茶有清火去疾的功能。
僧人在参禅打坐中发现茶的妙用,归纳总结出茶具三德:坐禅时能致通夜不眠;满腹时能帮助消化;茶具不发(抑制性欲)之功。饮茶与禅定,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身体层面来讲,都密不可分。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