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居都市,深处樊笼里,复望反自然。
只好静坐读书,以期闭门即深山、坐听山风、胸次舒展、如归山川。
把新年后送给自己的第一批书礼物逐个拆开,手起封落、嘶嘶的声音,很有一种痛快之感。清新书墨香,如茶般喜人。
有一天司马光开苏东坡的玩笑说:“茶与墨相反,茶欲白(宋时评茶以白为上),墨欲黑,茶欲重,墨欲轻,茶欲新,墨欲陈,君何以同爱此二物?” 苏东坡不加思索的答道:“奇茶、妙墨俱香,公以为然否?”
立春之后,清明之前,是茶季的空闲期,于是就有了充足的时间读书、品茶、与友聚,但一大问题就是近两月的静待,再加上茶友们多问及春茶何时了,亦有所读茶书中茶友行走茶山文字,清新隽永,愈发勾引自己走出去、入林间、亲山水、近茶园的欲望。
望而不能至,心中难免怅然。“寂寂忘言说,心亲一盏茶”,起而思茶,煎茶。
环顾身边哪款茶最能代表自己此时的心情?
没茶喝时,想得到各种好茶品饮,身边茶多时,也发愁,每一款都熟知于身,了知于心,会想喝哪个好。浸淫茶中多年,乱花渐欲迷人眼,还是没有做到淡然处之。
“花非花、雾非雾”、茶非茶,万茶众中过,片叶不沾身,手中有茶、心中无茶,此中境界何时才能做到呢?看来还得继续修行自己。茶路无尽,不止是脚下的路,还有心中的茶路。
在那之前已经多次品饮此中所产的野生白茶,向往很久,能在长久跋涉之后,深入秘境,一晓究竟,心中那份畅快淋漓,不亲体验者难得其况味了。真的才切身感悟到如欧阳修所说:“乃知此为最灵物,宜其独得天地之英华。”
“盛来有佳色”,汤色橙黄,琥珀色,似流动的液体黄金,甜醇蜜意,幽香满室,“咽罢余芳气”,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心驰神往,双脚丈量过的那片山野、河川、森林如在眼前。
“一杯永日醒双眼,草木英华信有神”,所思所感,皆是自己心胸间曾经的过往,品茶得韵,大多是品饮者入静之后“移情效应”所至。
移情效应,是人入静深度沉醉其间,并能胸次舒展、自由联想,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事物的情感、经历、所学所悟所得投射进去的过程。
这也可能是很多茶友说自己为什么品饮不出大多茶书写者、文人大师论茶所说的美妙体感、茶韵味的原因。当你真正的有情趣、有经历、有鲜活的性情投射进去的时候,自然就有了自己的品茶感悟与精神物质愉悦。
再加上此茶白茶牡丹山野密林间所长,茶内质、气韵更加重实了许多,因而耐泡度较高。
品质好的茶,要有其层次变化,就会让人更加惊喜不断,吸引着人接着往下泡。所谓好茶,就是你泡了还想泡、喝了还想喝。这是世上最神秘机体(人身体)本能反应、忠实告诉你的答案。
两壶水泡完,十多道冲瀹,茶叶复活与水,灵动芬芳,顿觉唇吻皆清凉,开始时身心的闷渴、不得行山原复返自然的愁绪,几瓯啜罢尘虑净,万里清风意已便。
陆子《茶经.一之源》言:“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相抗衡也。”,此言不虚!
世事真局促,人间有味是清欢,可以味书、味茶、味清风明月、味山川河流、味琴棋诗酒花,即使不能,还可以味心、味己、独坐轩窗静品茗,临风一啜心自省,此意莫与他人传。
(责任编辑:茶小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