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面对“蹭茶”的茶客?
而不同的茶店主人,面对蹭茶的客人时,也采取了不同的态度。
蹭茶时被热情吓退
“试泡”之后,碍于店员的热情,小周给出评价“尚可”。
店员觉得有戏,马上不停口地开始推销起茶叶来。招架不住的小周很快退出店去,没有买下任何一种茶。
不过,蹭茶也有一些“门槛”。
此外,福州一些茶叶连锁专卖店还规定,那些价位在千元以上的高档茶不得试泡,只有在客人明确购买的情况下才能试泡。而有的茶店则推出有偿带样,即如果客人的确需要带茶样的,店家可适当收取费用,这样既可减少茶店损失,又不会得罪客人。
茶客情到浓处自然会买茶
先说一个苏东坡蹭茶的故事。
一日苏东坡去某寺游览,住持看其衣着平常,招待甚为简慢,就在前堂设座,“坐,茶”。几句聊过,发觉来客识见谈吐不凡,遂起敬意,让至后厅雅座,“请坐,上茶”。再聊几句,住持才知道此人竟然就是名满天下的苏大学士,惊惶难当,请进方丈精舍,“请上坐,上香茶”。告辞之际,住持一再求留墨宝,学士莞尔一笑,挥毫写下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上茶上香茶”。估计当时住持的嘴呈“O”型。
有一网友做了个形象的比喻,很是贴切。他说,蹭茶好比买书,买书之前先翻阅翻阅,有的时候兴致来了,多翻几页,兴致过了,合起书本,走人拜拜。买茶之前试一试,泡一泡,看看哪种茶叶合口味,可是喝来喝去,总是不满意:不是价钱太离谱,就是口味不合适。一家试完再试一家,有的时候一天下来,你都不知道喝了多少茶,虽然没花钱,但是你贡献了自己的肠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蹭茶也是有学问的
蹭的意义不在于多蹭和少蹭,而在于人家是否愿意让你蹭,所以,蹭也是有学问的。
记者走访发现,福州许多的茶叶店都会遭遇蹭茶客。一位安溪茶商在福州开茶叶店,每日都要泡掉二三十泡茶,每泡茶价位不一。对蹭茶客他这样理解,进店都是客人,不论对方是否买茶,请人喝茶不仅出于礼貌,也是茶叶店的经营之道。
以一种文雅的姿态蹭茶,以一种大度的方式纳客,毕竟来者都是客———不论是苏东坡式的文人墨客,还是街头的无名茶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