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是食品,安全、卫生当为第一要务,其次才是营养、滋味、香气、类别、品牌、价格等因素。一杯茶,无论贵贱,喝得健康、放心,比什么都重要。真正懂茶的,遇到以下这几种茶,无论“来头”多大、故事讲得多么动听,也不会轻易端杯,身体可是自己的!
加料“香精茶” ↑
危害指数:★★★☆☆
有次访友,对方拿出一包别人送的茉莉花茶来泡。一杯入口,没有品到茉莉花的清香,却喝出了空气清新剂的怪“香”,这不是加了料的“香精茶”是什么?
2016年3月,南方电视台《今日一线》暗访粤东茶叶市场,记者在某批发市场买到疑似“香精茶”,该报道曾引起业界广泛关注。检索电商平台发现,在线销售茶叶香精的商家不在少数,香型涵盖绿茶、乌龙茶、普洱茶、红茶等茶类。商家称,茶叶香精“适用于茶制作、茶饮料、糖果、糕点”等,售价在每公斤100-300元左右。有需求就有市场,加料“香精茶”显然是一种客观存在。
什么样的茶才需要添加香精?显然是品质低劣的茶。加香精是为了掩盖茶叶自身缺陷,人为提升茶的香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茶叶添加的是食品香精,也并不是完全安全的,“大部分香精的危害要经过长期的积累才能表现出来,这些物质常常危害人类的生殖系统,同时多数具有潜在的致癌性。”因此,世界各国都对香精香料的使用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加以管理。作为普通消费者,没有能力也没有精力去对茶叶做专业检测,要避免喝到“香精茶”,还是要找可靠、负责任的渠道购买。
防范招数:遇到香气怪异、刺鼻、不自然的茶(尤其散茶),就要多留心了。
饭店“大壶茶” ↑
危害指数:★★★☆☆
去大排档、饭店用餐,茶位标配的“大壶茶”你敢喝吗?2016年,有媒体曾暗访广州芳村茶叶市场劣质二手茶叶批发交易,这些售价5到7元一斤的劣质茶由冲泡过的茶渣再加工而成,无厂家、无品牌、无检测报告,主要销往低档茶楼、大排档。有茶叶档主坦言,这种茶叶泡的茶水别说是饮,就是拿来洗碗也不敢。
出于成本考虑,街头饭店、大排档“大壶茶”能用什么样的茶叶可想而知。泡过的茶渣首先是不卫生,二次加工时为了提味,添加各种有害物质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与其喝这样的“茶”,不如白开水。
防范招数:外出就餐自带茶叶。
“农残”超标茶 ↑
危害指数:★★★★☆
很多茶友谈“农残”色变,好像只要检出“农残”的茶就不能喝,其实这是一个认知误区。要先搞明白,“农药残留”和“农药超标”是不同的概念,只要在国标范围内,茶叶存在少量“农残”不必恐慌。根据现代毒理学理论,任何物质是否具有毒性都取决于其摄入剂量,衡量茶叶品质的关键是看农药残留超标与否。但若是“农残”超标的茶,长期饮用难免危及身体健康,这也是越来越多茶友开始追捧生态茶、有机茶、古树茶的动因所在,以身试毒可是要不得的。
“技术仓”老茶 ↑
危害指数:★★★★☆
“技术仓”,是继湿仓、干仓概念之后的新套路。2013年,老茶鬼曾在一位藏家处见到过所谓“技术仓”老茶。一饼入过湿仓的普洱茶,饼面会变得黯淡无光,甚至带有浓重霉味。“做仓”者采用神秘药水喷涂后,茶饼的霉斑、白霜可以很快退掉,变得光鲜油润,仓味也消失了。
“技术仓”手段的产生,就是为了将湿仓茶的缺陷掩盖,不单是大大缩短了“退仓”时间,湿仓茶也变身为“存放干净”的干仓茶,提升了老茶的市场竞争力。
但问题是,“技术仓”的药剂成分、作用原理只有“做仓”者自己清楚,是否危害身体健康,是个巨大的未知数。所以,见到这种表面光鲜的“老茶”还是躲得越远越好。
防范招数:湿仓茶、年份久远的老茶多少都会带有陈味,饼面色泽暗沉是自然现象。如果遇到表面光鲜、陈味不显的“老茶”就要当心了。
臆造“古董茶” ↑
危害指数:★★★★☆
臆造“古董茶”,特指造假者靠凭空想象炮制出的所谓老茶,近年来比较典型的臆造茶有“亿兆丰号”、“中山地窖老茶”等。这种臆造“古董茶”,要么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要么假托一些知名商号,大多以猪尿泡、破缸烂罐作为包装,至于用什么茶作原料就很难说了。
臆造“古董茶”的目的就是为了欺骗藏家,赚取非法收益。既然是从外“假”到内的东西,衡量品质还有什么意义?光是看看那些龌龊的外包装,谁还有胃口去开汤品饮?
防范招数:讲究饮茶卫生,不迷信“古董”,不“捡漏”。
霉变茶 ↑
危害指数:★★★★★
(责任编辑:茶小仙)